编者按: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坚持高校一盘棋,开展全省高校“百名思政课标兵讲四史”活动,把以党史为重点的讲“四史”融入思政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将学习教育创造的经验、开发的资源,持续用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用于教书育人。现将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进展情况、典型做法和实际成效摘编如下,供各学校借鉴。
长安大学:“三位一体” 打造思政课标兵“四史”课堂
长安大学发挥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理论宣讲、集体备课、实践研修三项举措,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理论宣讲,突出“四史”学习教育学理性。整合校内资源,组建以“大练兵”教学标兵为主体的“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宣讲团,通过“名师引领+骨干示范”,利用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回顾百年历程,践行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和宝贵经验》等“四史”系列讲座30多期,深入浅出地阐释党的理论,清晰直观地呈现史料史实,引导广大师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
——集体备课,明确“四史”学习教育指向性。发挥思政课课堂主渠道作用和思政课育人功能,严格落实“单周政治理论学习、双周集体备课”制度。通过名师说课、研究讨论、专题备课,深入研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经验、做法,发掘“四史”资料中帮助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历史素材、育人元素,将“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融入教师讲义、进入思政课堂、深入学生头脑,努力打造立体生动、入脑入心、学生喜爱的“四史”思政课。
——实践研修,彰显“四史”学习教育现实性。充分发挥“家门口”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基地的功能,组织“大练兵”教学标兵等思政课教师,先后赴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安电影制片厂等地开展主题实践研修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四史”理论的认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做到思想“再充电”、精神“再补钙”、工作“再加油”。
西安理工大学:强化三个担当 增强“四史”伟力
西安理工大学将“百名思政课标兵讲四史”活动作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思政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成立“四史”主题宣讲团,建立“大练兵”长效机制,发挥关键主体作用,支持更多思政课教师成为“四史”学习教育带头人;发挥“主渠道”作用,让“四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带动效应,树立主流价值引领风向标。
——勇当“排头兵”,政治引领走在前。发挥学校8名思政课教学标兵和2名思政课教学能手典型引领辐射作用,开展思政课教学标兵教学展示活动,召开党史主题形势政策课集体备课会,从理论政策、“四史”知识、表达形式等方面帮助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升宣讲水平,推动“四史”宣讲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中全员覆盖。聚焦以赛促练,将“四史”宣讲与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紧密结合,探索实现“常态化”“固定化”“实战化”的教学改革新模式。标兵们坚持“备在一线、研在一线、改在一线”,达到了集体备课“实战化”效果,促进以思政标兵讲“四史”为圆心,以全体思政教师为辐射的思政理论教学水平双提升。
——力当“引路人”,教学相长育新人。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四史”蕴含的育人元素,拓展思政课程内涵建设。为采集一手素材,讲好乡村振兴宣讲主题,思政课标兵马蕾深入商洛市镇巴县,在与驻村干部实地访谈的基础上不断打磨宣讲稿件,让更多师生深切感受驻村干部无私奉献的精神。思政课标兵武焱旻在照金根据地旧址现场录制党史微课,让红色基地成为第一育人课堂,通过最鲜活、最有冲击力的素材,让红色精神直抵人心。组建“追寻身边红色记忆 传承百年红色精神”师生实践队,赴红色旧址开展实地调研和政策宣讲。举办“四史”主题读书会、红色作品征集、红歌传唱活动,开发“重走长征路·信仰再加油”微信小程序,将思政教师微课嵌入“长征路”,激发“四史”宣传教育“热效应”。
——争当“宣讲家”,唱响声音聚合力。依托学科优势,引导思政课标兵在“四史”学术研究和学习教育宣讲中切实担当社会责任,唱响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讲深讲透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师生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行走‘四史’”宣讲课堂,用群众话语传播“四史”,组织思政课标兵团队深入学校统战和群团组织宣讲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到驻地社区、企业和中小学宣讲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光辉历程。积极开辟线上教育阵地,将“四史”学习阵地从“线下”搬到“云端”,利用MOOC、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网络育人平台,制作集视频、图文、影音等为一体、内容丰富、生动鲜活的“四史”学习“微”党课、“微”团课,不断扩大宣讲教育覆盖面,凝聚社会各界听党话、跟党走的奋进合力。
陕西科技大学: “三入”做好“四史”宣讲
在“百名思政课标兵讲四史”活动中,陕西科技大学打造“融入关键课程、深入基层宣讲、嵌入研学实践”的“三入”模式,有效推动“百名思政课标兵讲四史”活动落地落实。
——融入关键课程,课堂讲授“活”起来。思政课标兵聚焦课堂主阵地,将备课方式由传统单一的“备内容”向系统“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转变,将“四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以“理论讲授+学生互动”为核心、专题教学和特色实践教学展示为手段,先后组织开展“讲述我心中的党史人物”“诵读红色家书”“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佳话”等专题教学,组织数百名青年学子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情景课堂”特色实践教学展演11幕,通过“第一人称”“沉浸式”学党史的方式,让学校25000余名师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深入基层宣讲,示范引领“立”起来。思政标兵深入党团支部,带领指导学校“红色基因·薪火传承”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生宣讲团,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和多样的形式,面向中国十七冶集团陕西分公司、泾河第一小学、镐京学院以及校内各学院党员师生群众,开展宣讲32场次,覆盖人数5500余人,以实际行动把党的初心宗旨、光辉历程、伟大贡献、伟大精神和宝贵经验、重大理论成果宣讲好。
——嵌入研学实践,学习教育“实”起来。思政课标兵利用陕西丰厚的红色革命资源及国防资源,打造“四史”学习教育特色主题实践项目。组织百余个党团支部及学生社团到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博物馆进行实践教学,通过自主选题、自主组队,形成实践报告或微视频,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西安石油大学:四个“强化”推动讲“四史”提质增效
西安石油大学通过四种途径,促使陕西高校思政课标兵讲“四史”提质增效。
——强化课堂讲授。思政课标兵结合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公选课《铁人精神概论》等课程,开展思政课教学标兵示范教学活动,用好校内外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入学校思政课,提升学生“获得感”。
——强化课外实践。思政课标兵带领马克思主义研习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党史故事我来讲”师生联学活动,通过聆听讲解、实地参观,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岁月,感受革命先辈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的决心。
——强化网络微课。思政课标兵以《铭记奋斗历史,再立报国之志》为主题,参加“讲好党史故事,助理追赶超越”主题演讲竞赛,通过讲述一个个革命旧址上发生的党史事件、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一个个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迹等,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增进对党的忠诚和热爱。
——强化课程思政。举办“陕西高校思政课‘大练兵’获奖教师教学展示汇报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党史学习和思政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个“结合”提升“四史”讲授质量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挥陕西高校思政课标兵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三个“结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标兵”讲授“四史”。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组织思政课标兵通过录制网络微课,让师生跨越时空进行“四史”学习。参与录制“百年大党 百年辉煌”百节微党课,在学校易班网、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赴延安录制微党课《在低谷中奋斗,从困境中崛起——毛主席在杨家岭》,在全国展播。针对网络微课存在碎片化知识点,在线下进行授课和讲座,帮助学生系统学习。
——小课堂与大课堂相结合。组织开展小课堂专题讲授和主题宣讲报告会,发挥小课优化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细化教学进度作用,利用大课覆盖面广的特点,把小课堂和大课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思政课标兵将课堂讲授、宣讲报告、网络微课等理论学习和实践互动相结合,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党史情景剧表演、讲思政课、制作党史微电影,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增强学生对党史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