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社员崔尚森伉俪“银龄”支教

【工作交流】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社员崔尚森伉俪“银龄”支教

时间: 2021-11-05 21:3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秋日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天高云淡,层林尽染,金色的胡杨林迎来了一群高唱“银龄之歌”的高校教师,他们虽已退休,但育人热情不减,这群人中,有一对恩爱伉俪,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社员崔尚森和长安大学党外人士张白一。他们坚守合作初心,不负育才使命,为兴疆固边,赤诚奉献,无私付出。


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社员崔尚森和长安大学党外人士张白一教授夫妇

初心鼓舞 “银龄”再启程


      为进一步加强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202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充分利用高校退休教师优势资源,遴选一批高校优秀退休教师赴西部高校支教支研,推动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长安大学退休教师热情高涨,踊跃报名。经过严格选拔,三位退休教授作为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首批教师赴塔里木大学支教,这三人中就有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社员崔尚森和党外人士张白一这对教授伉俪。

纵然两鬓添霜育人初心未改

      作为一对相伴多年的恩爱伉俪,崔尚森、张白一退休后一直过着充实而又闲适的生活。去塔里木支教前,崔尚森正在英国照看小孙子,当得知支教的消息后,张白一立刻电话告知崔教授并建议他回国参加这个项目。回国后,他们立刻报名参加,经过严格选拔,他们二人完全符合支教要求,于是夫妻俩都加入了支教的行列。他们觉得,能够去新疆支教,为祖国西部建设发展贡献一己之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退休后虽然可以选择舒服地养老,但我们觉得,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为教育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塔里木大学地处南疆塔里木盆地边缘,天气极其干燥,经常风沙弥漫,昼夜温差极大,还与内地有2个多小时的时差,他们刚到塔里木时,身体很不适应,不过,经过自己想办法,努力克服困难,尽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全身心投入到支教的各项具体工作中。

敬业奉献 育人展风采


      崔尚森、张白一退休前均任教于长安大学信息学院,崔尚森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智能导航应用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张白一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图形处理与可视化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于是他们夫妻双双同在塔里木大学信息学院开展支教工作。
      支教期间,夫妻两人分别承担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针对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薄弱的现状,他们在讲课内容和教学风格上作了调整,因材施教,对重点难点进行拆解,通过上机实践与教学相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安排了更多的上机实践教学。学生说:“崔老师讲课特别有耐心,一定要讲到我们听懂为止。老师还通过实例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经常与我们沟通了解问题点,对症下药,教我们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崔尚森老师觉得:“这里的学生勤奋刻苦,上课很认真,学习劲头也很足,我们就多鼓励、多引导,让底子薄的学生慢慢夯实基础,逐渐举一反三,掌握并熟练运用专业知识。”




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社员崔尚森和长安大学党外人士张白一教授为学生上课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崔尚森、张白一还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改革、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等各方面工作中。学校为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名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定期开展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组织、课堂讲授等方面的研讨和经验交流。他们还积极参加学校的科技活动、为学生作报告、参与学院相关研究课题的论证、科研项目申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


九三学社长安大学委员会社员崔尚森和长安大学党外人士张白一教授参加教学专题研讨会
 
      作为九三社员,崔教授不忘合作初心,积极建言献策,对塔里木大学的工作模式、教学安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和建设性的意见。
      在谈到在塔里木大学支教的感受时,崔老师说,在这里,他们既领略了绝美风光中蕴藏的强韧生命力,也为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而深深感动。
      近一年的支教经历让崔尚森教授对“胡杨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条件艰苦,与内地差距很大,这里的老师们面对学生多、教学量大的局面,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展教学工作,还有着不断提升自己的强烈愿望,这种不怕吃苦、甘于奉献、乐于进取的精神就像挺立大漠的胡杨树。来这里支教、与塔大的老师们相互学习,对于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塔里木大学首批“教育部银龄教师”合影
 
      胡杨林绿了又黄,越来越多的像崔尚森、张白一这样的“银龄教师”来到西部地区,在大漠边疆践行着“退休不褪色”的师者初心。喜爱文学的崔尚森把支教感悟写成了《银龄教师之歌》,“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既是他支教经历的感悟,也是扎根边疆、教书育人的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生动写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