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推进教育督导“长牙齿”提高督导效能

澄城县推进教育督导“长牙齿”提高督导效能

时间: 2021-09-22 15:18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意见》及《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进一步强调以优化体制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促进教育督导“长牙齿”,提升教育督导工作效能。现结合澄城县督导工作实际,就推进教育督导“长牙齿”相关要素作以下分析:
    ——督导基础要坚实。根深方能叶茂。牙床稳固,咬合方能有力。1.环境优良。就《意见》及《实施方案》、教育督导相关政策、督导工作及其成效和上级机构多进行汇报,就督导遇到的职能问题与同级相关部门、镇(办)以及中小学校等负责业务的同志多进行沟通交流,取得认识上的理解协助与支持,形成良好的督导外围环境。2.机构权威。规范教育督导机构的名称、性质、级别、明确专职督学的职数、督导经费比例,确保负责教育督导的机构独立行使职能。督导结果经督导委讨论认可后可以作为县委县政府决议下发文件来落实,以充分体现督导的专业权威。3.职能发挥。建立功能完善、组织健全的领导机构是做好教育督导工作的有效保障。按照《意见》完善政府督导委工作规程,明晰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从工作实际出发,认真履行教育职能,创新举措,形成统一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和支持教育、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4.机制健全。按照《意见》及《实施方案》,健全督导委,充实组织、宣传、体委、团委等部门,坚持每年一次工作会议,开展镇(办)及涉教部门履职考核;按照《意见》配足配高办公室人员,细化工作职能,健全督导制度,落实办公条件,保障督导作用充分发挥。
    ——督导队伍要专业。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专兼结合的督学队伍是履行督导工作职能的关键。1.督学聘任有门槛。督导要敢于揭政府责任之短,善于扬学校办学之长。讲政治、敢担当、懂教育应该是各级督学的基本素质。“总督学”或“副总督学”由有教育情怀、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公务员担任,也可以采取“职务职级并行”方式由有威望的教育系统事业编在本地区有影响力的教育管理专家或者校长、书记担任;《意见》指出:探索从退休时间不长且身体健康的干部中,聘用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经历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督学从事督政工作;从退休时间不长且身体健康的校长、教师、专家中,聘用一批业务优秀、工作敬业、有多岗位从业经验的督学从事学校督导工作。2.督学培训有章法。依照《意见》完善督学培训机制,按一定的培养体系制定培训规划,把督学分类培训纳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计划, 一方面加强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培训、教育督导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结合县域教育工作实际,进行督政、督学具体活动方案与制定的督导指标体系学习。3.督学考核有方案。建立学习评价长效机制,制定详细的考核方案,对督学的学习培训与督导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价,实施表彰奖励,激励督学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发挥聪明才智开展督导工作,对任期内考核不合格的退出督学队伍。4.督学待遇有保障。督学要求“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经历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吸引优秀人才更要留住优秀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教育督导就才能“树权威”、“长牙齿”。一方面着眼于督学个人发展规划,为督学个人成长设计路径,打通督学与教师职称之间的障碍,增加专业类督学序列;明确督学的级别身份、绩效工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待遇,不断提高督学政治待遇;同时依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实督学经济待遇,不仅要落实督学的信息,交通、劳务等工作费用,特别要让兼职督学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补助,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长期稳定从事辛苦细致、正义有担当的督学工作。
    ——督导活动要规范。要树立起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必须从严肃性、规范性上下功夫,只有“督得准”,问责才能有的放矢,发挥作用。1.督导过程程序化。强化程序意识,细化工作规范,各类督导活动都应提前进行规划,综合考虑设计督导方案,对督导活动前期的政策依据、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内容指标、督导原则、督学培训、工具设计进行充分地调研和准备,督导过程中指标学习、指导自查,评估环节、后期的整改提升、督导报告、结果运用等多个方面都要进行程序化设计,提高可操作性。努力实现方案设计精准、过程实施精准、工具研发精准、督导反馈精准、督导结果精准、宣传总结精准。2.督导标准科学化。对于自行设计实施的专项督导和主题督导,要联合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分析督导内容,形成科学细致的指标体系,依据轻重点进行合理赋分,并对督导人员进行体系培训,坚持指标一把尺子衡量到底。3.督导工具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督导现代化进程,努力构建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学习先进地区教育督导信息化成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科学测算督导结果。一方面依据督导主题内容和结果运用要求,合理设计可供考核量化的督导工作用表,适合调研对象认知领域的调研提纲和调查问卷,测量工具等,尊重校际差异、城乡差异、个体差异,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督导科研专业化。不断总结督导实践中成功的做法与体会,反思督导活动中的失误和问题,结合县域工作和中小学校实际,着眼于对素质教育质量提升,结合当前教育和教育督导评价热点及前沿问题,开展对中小学生近视眼和传染病防控、学生课业负担调研分析;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标准化学校幼儿园创建的方法创新性研究,对校(园)长履职考核指标设计等,强化创新性研究,从小口径切入,突出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也可以吸收前任校长书记专家督学等督导前辈组建教育督导学会,为教育督导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结果运用要有力。《意见》最大的亮点就是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管理体制独立,运行机制高效,也要结果运用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威慑力。1.规范完善“八项制度”。《意见》提出构建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和问责环环相扣又统筹实施的全链条机制,有效推进教育督导结果的科学运用,增强教育督导刚性约束,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指挥棒”“助推器”作用。督导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做好教育“医生”,科学诊断问题,提出改进“良方”,发布督导报告,规范反馈行为,加强整改提升,坚持目的问题导向开展复查工作,为激励约谈通报问责奠定基础。2.用好考核“指挥棒”。落实《意见》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督导评价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的规定,将结果运用纳入综合考核,对履行教育职责不力干部按照不同程度进行约谈、通报和问责,提升督导地位,确立督导权威性。整肃不为的同时要激励有为,对考核优秀的督导对象树立典型,表彰奖励,作为晋升职级职务的依据。对好的工作举措推广普及,争取社会效益最大化。3.督得权威,更要导得巧妙。督导,督有察看、监管、责罚之意。正所谓教育督导是为了加强教育服务、促进学校发展。所以“督”是为了“导”,导是为了引领学校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促进发展,导助力于“督”。是助你改;要能查,但也要能说出为什么查,查出了问题能告知怎么改,有哪些办法可以改,帮助学校自查自纠,发现问题,改正提高,从而做到“督要严格,评要中肯,导要得法,帮要诚恳”。督学的专业技能就在督得准导得巧,以最小的工作建议成本取得督导对象最大的发展效益。4.充分利用媒体舆论。充分利用教育网站为教育督导开辟网页,设置教育政策、督导信息、督导论文、案例展示、优秀督学、优秀督导对象推介等栏目,宣传督导政策,扩大督导宣传面,以舆论提升督导权威性和影响力,推动教育督导工作,促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