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探索构建“三维共振”劳动教育体系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探索构建“三维共振”劳动教育体系

时间: 2025-10-23 08:07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近年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以“理论固本、实践强能、评价激励”的“三维共振”模式为引领,探索构建贯通式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展助农活动


——课程科研双轮驱动,夯实劳动教育根基。第一课堂是开展系统化、体系化劳动理论教育的关键,是劳动教育的核心载体。该校教务处构建“必修+选修”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层分类的课程设置,确保学生系统掌握劳动理论知识。该校科研处同步推进劳动教育研究项目建设,以科研力量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研究水平精进,形成“课堂教学—科研引领—实践转化”的闭环机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典型案例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劳动价值、树立正确劳动观,培育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认同,为后续劳动实践夯实基础。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文理学院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清单导向实践育人,提升劳动教育素养。该校制定并实施劳动教育实践项目清单,将劳动教育划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实践劳动、志愿服务劳动和理论学习四大类别,覆盖十项具体任务。在日常生活劳动中,通过教室与实验室维护、宿舍内务评比、“共建美丽校园”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与集体责任感。在生产实践劳动中,经济管理学院开展助农实践活动,文理学院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通过实地调研,开展电商助农、推广普通话等活动,以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文化建设与民生改善。在志愿服务中,学校常态化开设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举办公益徒步等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在理论学习中,通过开设劳动教育专题课程、举办劳动知识讲座,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劳动理论与相关政策法规,增强劳动意识与理论素养。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开展志愿服务


——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劳动教育实效。为确保劳动教育开展有计划、实施有组织、过程有考核、结果有反馈,该校重点构建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激励体系,通过清单模块化明确评价内容、过程数字化记录成长轨迹、评价多元化覆盖多维度表现,切实将评价激励机制落到实处,有力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在评价体系构建上,推行模块化分类,将劳动实践划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核心模块,并细化为校园保洁、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可操作的任务清单,让劳动教育目标更清晰、任务更具体,有效避免实践方向模糊的问题。在过程管理中,依托学校“一网通办”移动端系统实现数字化管控,对劳动实践的参与情况、完成质量进行线上记录、认证与评价,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提升管理效率,让劳动教育过程管控更精准。在评价考核环节,采用“自我评估、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劳动态度、过程投入度、技能掌握情况及成果质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劳动素养。

此外,该校注重发挥评价激励的导向作用,对在各类劳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与个人予以表彰。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与主动性,逐步在校园内营造出“人人爱劳动、处处有劳动、时时能劳动”的良好氛围,让劳动从“任务要求”转变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自觉行动与价值追求。


(实习编辑:云磊   责任编辑:祝越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