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培育全球英才

西北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培育全球英才

时间: 2025-09-01 10:54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西北大学实施“立足周边、深耕中亚中东、走向世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实施国际交流融合推进行动,统筹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稳步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规模和质量,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西北大学赴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交流


——创新模式,完善对外合作工作机制。该校成立学校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推行院系“1+1+N”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设立无行政级别外事副院长,推动国际化“重心下移”。结合实际,该校制订《西北大学“十四五”对外合作与社会服务专项规划》等文件,明确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向,不断优化国际合作新格局。该校先后出台各类外事规章制度,完善对外合作工作机制。

——全球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该校积极调整国际合作布局,增加国际合作韧性。以对欧合作为重点,深化对中亚、中东、西亚合作,优化对东亚、南亚、东南亚合作,创新对美、加、澳合作,拓展对非洲合作,助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跨文化能力和全球胜任力。该校以长期交流、短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办学、本硕衔接、国际组织实习的“六位一体”学生国际化项目群为基础,实施学生全球竞争力提升工程。2022年以来,该校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高校或机构开展各类学生出国(境)项目67项,选派多名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2022年以来,该校先后举办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系列讲座,共1000余名师生参加。


《中华人文精神》英文版首发仪式


——走出去引进来,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该校多渠道选派教师出国,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等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有效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多举措引进长期、短期外籍教师及专家,修订并出台《西北大学外籍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规范外籍教师职称评审办法;通过学校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多途径引进多国短期专家,举办讲座及研讨会247场。该校外籍教师积极参与中国文化作品翻译与海外出版工作,共翻译出版《中华人文精神》《唐代宗教造型艺术》等文化作品9部。外籍专家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深度参与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早期生命与环境学科创新研究等多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工作,推动学校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

——加强合作,创建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示范区。该校不断推动中外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意大利萨兰托大学合作举办西北大学萨兰托文化遗产与艺术学院,建立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区,推进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该校完善示范区管理制度建设,先后出台校院两级中外合作办学系列管理制度22项,保障项目(机构)健康发展;共建一流国际化课程,融合中外方课程体系,引进外方优质专业课程44门,打造境内外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矩阵;组建一流中外教师团队,引进外方高水平师资35名,选派教师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意大利萨兰托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搭建中外教师联合科研平台,研究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4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校推动一流人才培养,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型(OBE)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115人次,省部级奖项472人次,校级奖项1483人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授权各类专利7项。


西北大学安莱学院师生赴意大利交流


——“留学西大2.0”提升国际学生培养质量。该校实施“留学西大2.0”工程,依托优势学科拓展资源,不断擦亮“丝路贸易人才摇篮”“中亚留学生考古队”“文化交流使者摇篮”等特色品牌,招收70余个国家的国际学生。该校构建国际学生管理体系,以规范化管理提升国际学生管理效能,推行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修订国际学生本科生培养方案38个;以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育人,打造“西北大学国际文化节”“新‘西行漫记’”“向先贤学习,做交流使者”等国际学生文化活动品牌,14人获得国家级奖项,6人获得省级奖项,10人获得市级奖项。


(实习编辑:云磊   责任编辑:祝越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