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以社区建设“小切口”,建成“一校两区多站”的“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构筑“大场地”物理育人空间,搭建“大数据”育人支撑平台,汇集多种资源,聚合多方力量,创新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一核两导三效”的“123”发展新模式,将社区打造为学生“五育并举”的实践园地、智慧服务成长基地,推进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
——围绕一个核心,强化党建引领。该校在学生社区构建起良好的政治生态。为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立1个学生社区党委和20个党支部,划分12个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监督岗,创建128个“学生党员示范宿舍”,“头雁”效应有效发挥;探索构建“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学习模式,建立“社区—驿站—楼层—宿舍”四级宣讲体系,常态化开展《我身边党员故事》等微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基层。
陕西理工大学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节系列活动
——坚持“两个导向”,塑造育人生态。一是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践行“学生中心”理念。社区坚持学生中心地位,汇集多种资源力量,搭建多样化平台,发挥学生“四自”作用,构建社区学生自治体系。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建设网格化工作学生队伍,健全“院系-楼栋-楼层-宿舍-学生”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设置党团活动室、共享书吧、学生“四自”活动室、心理功能室等20余间社区功能室。鼓励支持学生利用社区空间开展咖啡书屋、洗衣坊等创业活动,目前2个学生创业项目均已在社区落地运营。举办首届“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节,开展“师说”学者沙龙、“思政快闪课堂”“晒最美笔记”“社区好声音”等80余项学生特色品牌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达3.5万余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以高质量服务学生为导向,推进数字赋能社区治理。为打破社区治理的信息壁垒,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建设线上服务大厅与安全研判防控系统,开发应用模块50余个,为学生提供线上服务,提升学生事务的业务协同、流程优化、精准管理水平。线上服务大厅涵盖接诉即办、功能室预约、信息查询、问卷调查、勤工助学等40余项功能,实现“网端应答”学生的“指尖需求”;安全研判防控系统接入视频监控、道闸、人脸布控等子系统,引入智能集成调度、AR实景沉浸等新技术,构建“一图、一网、一平台”的数字化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为学生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陕西理工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大厅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
陕西理工大学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师生同庆元旦活动
——以“三个实效”为目标,打通育人最后“一百米”。一是依托“一心多站”物理场域,在师生“一站式”服务上出实效。在中心社区设服务大厅、共享书吧、20余间功能室,以宿舍楼宇为片区建设驿站,作为社区服务学生的重要物理空间,集学业支持、学生资助、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国防教育、日常报修、自习阅读、活动开展服务于一体。积极探索陕理工版“枫桥经验”,该校后勤保障部、教务处、学工部、武装部、保卫处、校团委、信管处等7个部门进驻社区办公,入驻人员坚持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帮助学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二是队伍进驻下沉一线,在精细化教育管理上出实效。该校领导每周深入社区,通过问计问需访谈、座谈、沙龙、慰问等形式关心服务学生,实现学生诉求的收集与及时回应,不断提升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全体辅导员与成长导师下沉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与学生同场域、共成长;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学业指导教师进社区指导关爱学生。三是多元育人主体集成融通,在创新教育管理服务模式上出实效。在社区建设服务大厅、警务室、消防站、接访室、共享书吧、传统文化传习室、就业指导室、学业指导室、心理疗愈室、24小时自习室、谈心谈话室等多样性育人空间,构建起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多链融通的协同育人机制,打破传统的单一育人主体、单向育人过程,实现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等不同维度的相互统一,推动“三全育人”走深走实。
(实习编辑:韩雯佳 责任编辑:祝越 审核:刁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