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和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强党建、促改革、抓内涵、兜底线,着力补短板、破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奋力推动我省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共性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理论学习重要内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4次,交流研讨7次,持续加强党性教育,提升理论素养。二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工作台账,9项28个年度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委厅为群众办实事情况被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三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全年共召开工委会16次、厅务会10次,并自觉接受驻厅纪检组监督。四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运用“三项机制”,重用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表现突出和长期兢兢业业“老黄牛”式干部,全年提拔任用委厅机关、直属单位和省属高职院校、厅属中职学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13名,在全省教育系统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五是组织全省高校开展2021年“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积极协调对接解决2位院士孙子(女)、34位高层次人才子女和64位国防科工一线人才的子女入学(园)事宜,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六是举办全省高校统战干部培训班,推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落细落实。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举办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高校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2021年度委厅新提拔处级领导干部延安精神再教育培训班。二是印发直属机关年度党建纪检工作要点和模范机关创建方案,建立了机关党委纪委委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出台了“对标五规范、争创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意见,修订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和手册,举办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开展党建督查调研,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三是组织和参与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在“七一”前后,分别组织召开委厅机关和省属高校“两优一先”表彰会,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委厅主要领导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委厅领导班子、直属机关各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成员围绕分管工作,及时更新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持续筑牢廉政防线。二是认真学习省纪委关于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和矿产开发突出问题以及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召开推进视频会,对全省教育系统抓好两项专项整治提出明确要求,共处置群众信访举报90件,通报典型案例34起,营造专项整治良好氛围。接受省委第七巡视组教育领域作风建设专项巡视,切实推进19项整改任务落实落地,按时报告进展情况。三是扎实推进第四个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邀请省纪委培训专员为委厅直属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作“学党史”纪律教育专题党课,委厅直属机关各党组织负责同志讲授纪律教育专题党课89场,组织开展学习167次,参加警示教育活动1977人次,参加感恩奋进活动2464人次,参加党史党规党纪学习测试2445人次。四是切实抓好党纪党规、依法行政、专项整治等“三项重点教育”,督促各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462次,6684人次参加,排查廉政风险点215个,修订建立完善制度47项。五是认真开展“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公务接待中“吃公函”和疫情防控监督排查,按时间节点开展廉洁过节提醒,与驻厅纪检组联合开展2次明察暗访,把监督落在日常、严在经常。
(四)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制定省委教育工委和省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正负面清单以及加强中小学意识形态工作等文件,组织召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座谈会。二是完善全省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平台,印发《学习提示》12期,严格落实“一学一报”要求,全年组织高校学习890次,组织理论宣讲8场,举办形势与政策高端报告会3场,不断将理论学习引向深入。编发委厅党史学习教育简报58期,《让红色声音激荡在三秦校园——陕西建强“三支队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在全国交流推广。大力推广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高校向学习强国平台供稿1084篇,发布669篇,委厅被评为“学习强国”陕西平台优秀供稿单位。三是制定《落实中央第十二巡视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形成70余条工作举措,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四是围绕重大主题,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中央和省级媒体推出教育新闻1616余篇,共编发报道汇编10期,召开新闻发布会5场。省委教育工委获“永远跟党走”陕西省短视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五是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渗透工作的意见》,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涉宗教意识形态工作的通知》,指导加强和改进宗教意识形态工作。六是持续做好全省教育系统舆情监测日报工作,发布《全省教育舆情日报》250期,编发舆情专报1362期,及时处置教育突发舆情,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守好主阵地。
(五)法治建设。一是委厅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传达学习中央、省委有关会议精神,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和研讨交流3次,听取法治建设情况汇报,研究法治建设有关工作4次。二是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把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作为考核班子和干部的重要指标。三是组织教育系统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遴选优秀选手组成陕西代表队参加国赛,取得优异成绩。利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平台,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宪法卫士”学习测评活动,375.4万学生完成线上学习测试,被教育部授予“优秀组织奖”并发来感谢信。部署“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宪法晨读”增强师生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四是召开全省高校法治工作视频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提升治理能力等8个方面明确15条具体措施,加强我省高校法治建设。五是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六个必须”和“三统一”制度,审核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10件,审核党内规范性文件2件。厅政策法规处被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授予“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持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组织教育系统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大力推进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思想政治引领。
一是组织召开2021年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及稳定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印发《2021年全省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明确教育系统5大方面14项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二是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省委常委联系指导高校名单的通知》,每名省委常委联系2所高校,更好指导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2021年省委常委共赴高校调研指导工作10余次。三是组织全省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在全省教育系统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的良好氛围。四是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统筹做好国家人才计划和全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等推荐申报工作。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思政课创新工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
一是组建专家教授宣讲团、思政课“标兵”宣讲团、“青春向党”大学生微宣讲团等三支队伍,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现场展示,与师生面对面、互动式宣讲59场。二是坚持把思政课堂打造成师生“学党史、悟思想”的主阵地,推出“百名思政课标兵讲四史”精品课300余堂;开展多维度、情景式、体验式的实践教学;寓教于“网”,开展“红星照耀学四史,百年辉煌再启程”活动,推出《榜样,你好!》党史人物网上视频讲述活动,播放量达350万次。三是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以革命旧址为“教室”、以校园文物史料为“教材”、请典型人物做“教师”,开展“学好百年党史,滋养校园文明”活动。四是召开全省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会暨“大练兵”主题活动表彰会,表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标兵”“能手”349名。五是制定出台《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津贴设置工作的通知》,按照不低于人均800元/月的标准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六是成立委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中,我省1人获特等奖、4人获一等奖、14人获二等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4位,委厅获优秀组织奖。
(三)加大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科学保教,启动实施陕西省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启动陕西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率不低于10%,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是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治理措施,持续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二是制定出台《陕西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全省幼小衔接工作现场推进会和“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 助力幼儿健康成长”新闻发布会,遴选了16个幼小衔接实验区和96所幼儿园小学开展试点工作。三是联合开展陕西省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专项实地调研,形成了陕西省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报告。四是统筹下达中央和省级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建设奖补资金37.74亿元,大力改善义务教育段学校薄弱环节办学条件,改善2307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惠及学生187.4万人。组织专家完成对7市13县(区)的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10市22县(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的省级过程性督导评估。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学校达标监测,截至2021年底,全省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的学校867所,达标校占学校总数比例11.3%。
(四)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振兴行动,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职院校“双高计划”。
一是深入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高校申请新增48个新兴产业、行业急需专业;撤销105个同质化严重、就业率低的专业。开展2021年“双万计划”一流课程遴选工作,认定第二批省级一流课程874门。本科高校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3门,位居全国第5。深化“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在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我省一等奖数和总成绩名列全国第2,赵一德省长专门批示表示祝贺。全生命周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中,主赛道金奖数居全国第4。二是在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我省又有3个学科进入规划编制范围,一流学科总数达到20个。西安工程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近年来首次实现“双响”;西京学院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全国4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民办高校之一,实现了我省民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突破;新增93个博士硕士授权点,成绩居全国前列,其中省属高校新增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取得“零”突破。省委书记刘国中批示:“此成绩令人欣喜!”三是启动第二轮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印发《陕西省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实施细则》。四是召开全省“双高计划”建设推进会,持续推进8所国家“双高”校建设,启动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工作,指导2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做好全面自查整改,实现稳步发展。
(五)全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基本稳定。
一是各类基层就业项目招聘毕业生1万余人;各类升学考试录取毕业生5.7万人;参军入伍5000余人。2021届毕业生172931人在西部就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我省高校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就业工作情况。二是深入推进“互联网+就业”,完善“陕西省大学生就业管理服务系统”,整合资源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万余场,参会企业15万余家,提供岗位信息300万余个次。三是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21届毕业生中1210人实现自主创业。四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残疾等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全省5.2万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8.6%。五是对连年就业差的学校和专业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就业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联动机制,用招生计划分配杠杆帮助高校进行专业调控。
三、职能任务完成情况
(六)编制和启动实施《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落实国家、地方和高校专项招生计划。
一是组织召开全省教育“十四五”规划专家研讨会,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原则审议通过《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审议稿)》并再次修改完善后报省政府。2021年9月26日,省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按照会议要求,待国家规划正式印发并充分衔接后,再印发实施。二是积极落实国家地方和高校贫困专项计划,安排全部16所省属一本院校承担国家专项计划1880名;安排地方专项计划2078名,较上年增加120名,安排西北大学承担高校专项计划140名。
(七)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推进落实《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加强“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全年培训教师和校园长8万人次。实施中央“特岗计划”,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出台《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组织“学党史明理增信,铸师魂崇德力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院士当选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安康中学张莎莎入选2021年全国最美教师。二是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实施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体系评选培养工作,实施“国培计划”及省级教师培训项目,全年累计培训教师8万人次;成立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完成首批5个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考察工作。三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招聘特岗教师5290人,完成率99.16%;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银铃讲学计划”等,遴选100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
(八)实施普通高中达标创建示范工程。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双达标”。
一是组织评估并发文认定17所学校为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4所学校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省级标准化高中404所,占比87.07%;省级示范化高中102所,占比21.98%。二是修订完善省级标准化高中、省级示范高中评估办法及评估标准。印发《关于开展陕西省普通高中薄弱学校帮扶及特色示范学校创建指导工作的通知》,加快建立健全城市优质普通高中和县域薄弱普通高中对口帮扶机制。三是综合施策规范中职学校管理,召开厅属中职学校负责人座谈会,鼓干劲、严纪律、谋发展;完成21所学校“双达标”省级复核,累计复核51所,同时完成31所立项建设的省级高水平示范校项目验收。
(九)深化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召开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和中小学体育工作座谈会。开展校园足球夏令营暨省级最佳阵容遴选活动,遴选出陕西省校园足球各学段12个组别的最佳阵容,代表我省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各组别的总营活动。二是开展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的全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队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展演,我省入选节目总数位列全国第11名,入选数量和参加人数创我省历届最高,居西部省份前列。三是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印发《陕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组织开展省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选工作。四是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印发《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统一《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公示栏》制式。五是分组对全省10个地区近80所普通中小学校教辅、课外读物管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与检查,及时反馈问题,通报典型做法。六是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系列活动被“央广网”《陕西日报》等媒体网站广泛报道。七是全力做好全省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相继组织打赢抗疫“四大战役”,得到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十)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国防教育发展水平。
一是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制定出台《陕西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备案工作。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摸清校外培训机构底数,开展联合检查,规范培训行为,压减义务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4175家,占90.76%。二是全面总结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认真做好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安置工作。经过各地努力,除经评估身体不具备接受教育条件外,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得到了规范的义务教育安置。三是指导全省高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与团省委、省少工委共同组织我省部分中小学与西藏阿里、日喀则、新疆乌鲁木齐部分中小学开展各族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与省民宗委共同组织10所高校100名少数民族学生赴延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通知》,召开2021年度全省学生军事训练组织工作暨任务对接会,系统制定学生军训工作方案。组织参加2021年全国军事课教学展示活动,高中阶段取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十一)加强基础研究,设立科研项目,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强化科研平台培育,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启动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强化科研评价导向作用,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对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从创新评价导向、职务成果权属改革、离岗创业等10个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二是聚焦数理化生基础学科,整合全省高校优势资源,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分别组建“数理”和“生化”2个基础科学研究院,以原始创新拆解“卡脖子”难题,为秦创原建设提供动力支撑。三是设立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专项1420项,重点支持35岁以下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前瞻性和原始创新性的基础科研项目。四是面向我省23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以高校为主导的陕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8个、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21个,以企业为主导的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14个。新认定智库7个,立项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3个,填补了国家安全教育、军民融合法制保障和藏学研究等领域平台建设的空白。五是组织校地、校企对接交流及成果路演等活动,推动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环大学创新经济圈建设,支持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建设国家级创新街区试点,指导环陕理工创新创业园建设,推动环长安大学城创新经济圈纳入长安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六是举办“秦创原·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推介成果2000余项,促成转化57项、转化金额达2.55亿元。联合省国资委、安康市,面向省内企业征集梳理卡脖子技术难题179项,组织校企“揭榜挂帅”对接活动2场。
(十二)加强和指导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开展教材培训,守牢教材意识形态阵地。
一是全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领导进教材落实工作。分别召开市教育局和高校负责人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使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30多名教师参加《读本》全国培训,我省多名教师在培训班上作了试教示范;开展了省级培训,培训思政课教师、教研员1.4万名。协调省财政落实720万专项经费,敦促8月底前《读本》全部送到中小学,完成应订尽订、课前到书政治任务。二是持续提升高校“马工程”教材覆盖率、使用率,举办陕西高校马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培训班,确保教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三是完成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选用工作,制定《教材选用指导方案》,及时召开选用工作培训会,安排专人定期督导,11个学科共选用新教材23个版本,选用工作程序规范,平稳有序。敦促14家出版单位为免费提供新教材培训,累计培训教师20386人次。四是加强中小学教辅管理。联合省发改委、新闻出版局、市场监管局出台规定,对中小学教辅评议、选用、出版、发行等提出进一步严格要求。严格落实双减精神,组织对义教段15个学科182个品种910多册教辅进行了评议、内容更新和意识形态审核,教辅质量得到较大提升。组织对全省30多个县区150多所学校教辅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跟踪督办,完善了教辅管理制度机制。
(十三)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大力推广普通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组织各学校参加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遴选143个优秀作品入围国家复赛,53个诵读作品获国家奖项。二是联合省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全年测试23.5万人次。启动对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站进行第二轮巡检工作。
(十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办好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积极组织省内有关高校开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框架下中外导师联合研究生,指导14所项目高校获批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中外联合培养导师345组、博士和硕士指标328个,均位列全国首位。二是举办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会议聚焦能源化工等5大领域,中国、俄罗斯、美国等64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名政要、院士、专家、企业家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参加大会。会上发起西北地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协同发展机制,为西北地区的教育对外开放打造新的发展引擎。
四、专项任务完成情况
(十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了委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联合省乡村振兴局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明确了5年过渡期的8项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成果工作和11项做好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对全省2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工作实施厅领导、部(处)室和高校的“三级”结对帮扶,累计下达中省奖补资金32.86亿元给予倾斜支持。二是聚焦“巩固成果”抓落实。狠抓控辍保学成果巩固,全省418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动态清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31.1万人、48.5亿元;153所安置点配建学校全部主体竣工,交付使用147所。全省有多媒体教室中小学校占比达到100%。三是突出“有效衔接”抓拓展。招聘特岗教师5290人,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教师9500人,补充体音美教师1279名,两年共补充4499名。全省7001所农村义务教育段学校227.56万名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全省5.2万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优师计划”682名指标全部倾斜贫困县;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苏陕教育协作成效明显;“双百工程”开展“八大帮扶”行动493项,高校累计完成消费帮扶金额6411.15万元;落地消费帮扶专柜2359台。
(十六)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程课堂改革,建立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大力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制定高考综合改革框架意见。抓好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健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机制。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
一是在全省中小学打造“三个课堂”,构建“大课堂”概念,有机整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组建陕西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2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二是指导各地通过“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加强城乡学校的联盟帮扶,促进线上线下交流。发挥优质资源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首批遴选推荐西安市新城区、宝鸡市千阳县、榆林市神木市、汉中市略阳县、商洛市商南县等5个县(市、区)作为我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市、区)。三是成立委厅高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了《陕西省教育厅关于高考综合改革自评情况的报告》,经省政府同意,与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拟启动时间一同报教育部,进一步保障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有关工作。四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协同发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举办“秦创原·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五是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通知》,结合对设区市政府履职评价、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检查,加快推进市县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落实。遵循“于法有据、分级实施、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原则,在全国率先出台《陕西省教育督导问责实施细则(试行)》,国教督办在“中国教育督导”公众号上作专题宣传报道。
(十七)提升包容普惠创新人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
一是严格落实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为主”“两纳入”政策,制定《陕西省2021年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工作方案》,加强督导,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85%以上。同时加强关爱,确保随迁子女学得好,留得住。二是加大普通高中规范招生工作力度,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意见》,确保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公平有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三是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规范办学及科学管理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及时制止和纠正不规范办学行为。
2022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狠抓作风建设和依法治教,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线,按照“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期盼,扎实做好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全学段贯通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五项管理”,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打造“三个课堂”,大力整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推动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等教育一流特色发展、继续教育学历与培训并重,做到“办学有特色、发展有优势、工作有亮点”,积极回应三秦百姓关切,奋力谱写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