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标报告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标报告

时间: 2020-08-13 19:0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结带领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干部,深入实施陕西教育“奋进之笔”,聚焦质量、公平主题,突出立德树人、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着力补短板、破难题、创亮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省教育工作实现了整体提升。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1. 落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教育系统基层组织建设,做好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开展教育系统党务工作示范培训。指导高校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委厅负责的60家单位进行全覆盖、全过程巡回指导,委厅在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第一批、第二批主题教育总结评估通报中分别被点名表扬,董小龙同志在全省主题教育推进会上作大会交流发言。二是切实加强高校领导配备和班子建设,修订《陕西省属高等学校领导人员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实施办法》,举办2019年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通报表彰“高等教育优秀管理者”,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三是修订印发《陕西省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陕西省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工作规程》《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等文件,集中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化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从原来的65.3%提高到84.3%,1所高校获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十佳,“样板支部”入选数量同比增加56.2%。组织全省高校组织部长培训会,开展院系党组织书记、师生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网络培训,完成47005名党员发展工作。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以《陕西实施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推进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为题,转发了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经验。陕西日报等媒体以《党旗飘扬,党建护航》为题,对我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报道。四是在全省高校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继续实施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共遴选102人。实现跨越式增长。
    2. 实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职业教育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务实合作,贯通中高职到本科的职教人才培养通道。办好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一是起草印发《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组织召开全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二是开展“双高计划”遴选推荐,8所院校入选,位居全国第8、西部地区第2;4所院校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位居全国第4、中西部第1。三是完成职教招生“硬任务”,高职录取19.9万人,完成率121%;中职招生14.5万人,完成率107%,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1%;推行“3+2”中高衔接,五年制招生2.3万人;专升本录取1.4万人,增长17.8%。四是“1+X”证书制度改革、教学诊断改进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高职获奖数量实现连续5年大提升;中职实现了近3年一等奖零的突破、总成绩在全国前进了6个位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创历史最佳成绩,省教育厅获“最佳进步奖”。五是深化产教融合,落实“项目+金融+税收+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方式,我省列入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首批试点。举办“陕西(高陵)产教融合推进会”,启动建设首个“产教园区”。12所职业院校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验收,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开设订单班265个、在校生1.1万人。六是开展继续教育拟招生专业申报,编写发展年报,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合理控制专业数量和办学规模,保证培养质量。七是出台《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意见》,全省实现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5%以上的目标。八是召开全省民办教育管理工作会议,印发《关于规范民办学校管理的若干规定》《陕西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督导专员工作规程》等文件,开展民办学校风险排查专项行动和民办高校财务调研工作,全面规范省管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3.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抓好城区学校规划建设,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人大班额控制在10%以下。指导各地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陕西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办法》,成为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第一个业务方面的法规制度。联合相关厅局印发《陕西省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全力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对接全省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首次启动了全省中小幼专项规划(2020—2025年)编制工作。二是贯彻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公民办学校平等招生制度改革,起草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通知》已报请省政府审定同意。这一系列文件的编制、印发和实施,为我省优化中小幼布局结构、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良好的义务教育生态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和规划保障。到2019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从2018年的12.6%下降至5.93%,下降了6.67个百分点,超出省考指标4.03个百分点。三是深化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组织了5次明察暗访,使控辍保学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对拟摘帽的29个县(区)进行省级核查,深入116个乡镇、279个村、221所学校进行随机抽查,圆满完成了2019年度贫困退出县“义务教育有保障”认定工作。教育部网站以我省“办人民满意教育,让所有孩子有学上”和“陕西靖边紧扣要点做实控辍保学”为题报道了我省控辍保学工作经验。
    4. 落实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快推进高校四个一流建设,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设首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多渠道、多方式引导校地、校企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一是持续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四个一流”建设的工作措施》,开展陕西省“双一流”建设进展情况调研和中期自评工作;26所高校为160位两院院士、国医大师以及其他人文社科类专家设立工作室177个;做好教育部本科专业“双万计划”,首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4个,其中部属高校93个、省属高校111个,备案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6个,其中部属高校66个、省属高校230个。向教育部申请新增本科专业布点49个,其中60%为急需专业;动态调整博士硕士学位点,2019年撤销学位授权点9个、新增9个;组织开展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抽评工作,累计抽评学位点89个,占应抽学科34%,高于国家20%的要求,教育部对我省“双一流”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二是深化教育教学和创新创业改革,深入实施“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积极指导高职院校有序开展校赛,我省课堂改革的创新经验在全国“六卓越一拔尖”2.0启动大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我省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共获金奖8项,金奖数居全国第3;立项建设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12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38个;立项建设省级大创项目7368项、国家级大创项目2456项。继续完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2019年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9篇,抽检硕士学位论文967篇。三是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认定22个陕西高校新型智库,评选93支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支持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中医药大学成功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支持6所高校成功获批立项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举办第三届陕西高校科技成果展及校企对接洽谈会,78所高校展出3000余项新的科技成果,征集企业需求309项,8家企业进行现场需求发布。高校与企业达成签约项目共计106项,合同金额达1.278亿元。在展会上同时进行了“高校成果空间”的发布,为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搭建网上对接平台。
    (二)职能任务完成情况
    5.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接受中央巡回指导组、省委巡视组对委厅的意识形态专项巡视,完成了省委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措施任务。二是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指导高校宣讲600余次。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落实“一学一报”要求,指导高校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630余次。加强“学习强国”供稿,发布信息173篇,教育系统“学习强国”下载数、用户活跃度、平均积分等均居全省前列。三是持续深化“大练兵”主题活动,制定《“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召开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全省高校3934名思政课教师、万余名专业课教师和33289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参加“大练兵”活动,举办5场思政课教师省级教学展示,表彰省级教学标兵、骨干320名。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做法作了重要指示。省委书记胡和平对“大练兵”给予肯定。省委副书记贺荣在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在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中,我省获奖人数居全国前列。董小龙同志在《中国高等教育》刊发《陕西思政“大练兵”:理论、实践与创新》署名文章,《“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荣获全省宣传思想工作竞赛一等奖。四是加强教育系统舆情监测,编发《全省教育舆情日报》251期。举办形势与政策高端报告会4场。五是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选树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西安交大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西安交大“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授予8所高校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验收9所高校创建工作。评选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103项,加强身边典型选树。六是成立陕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举办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骨干专题培训班、研讨会,开展首届高校网络思政课程大赛、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着力构建以陕西高校网络思政中心为“一体”、易班网、陕西大学生在线为“两翼”的工作格局。
    6.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三级三类骨干体系,遴选培养1000名省级骨干教师。全年培训教师和校园长8万人次。启动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大中央特岗计划实施力度,为贫困县(区)乡镇以下学校及时补充合格师资。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2019年确定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年”,通过开展五项活动,建立五项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21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4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3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48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5人获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二是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联合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报送2018年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落实情况的通知》等文件,督促各地认真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有关政策,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三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健全“三级三类”骨干体系,今年新增1072名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含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8.35万人次。四是以西安市高陵区、渭南市为依托,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为全省实施改革探索积累经验。五是完成74个县(区)5539名特岗教师招聘工作,新聘特岗教师全部分配到乡镇以下学校、村小和教学点任教。同时,完善特岗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对存在特岗教师待遇落实不到位、不达标的50个县(区)进行专项督查,涉及特岗教师1.6万余名,累计兑现资金7.31亿元。孙春兰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陕西省委、省政府推动解决特岗教师待遇力度大”。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对我们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实特岗教师工资待遇整改工作有关情况做了报道。我省也在全国有关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
    7.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扩大资源供给,实施陕西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0%
    一是持续深入实施《陕西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出台了我省《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和科学保教水平。二是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陕西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目前我省治理完成率达到86.37%,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已超过80%,提前一年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任务。教育部对我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经验进行了通报表扬,并将其列入2019年全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中国教育报将我省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了报道,《陕西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荣获2019年度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8.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对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的7个县(区)指导力度,实现全省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并启动优质均衡创建试点工作。
    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专项布局规划,加快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整省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比国家规定的时限提前一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在此基础上,印发《陕西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意见》。指导西安、汉中、商洛等地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
    9. 加大省级标准化高中和示范高中创建力度,指导未通过陕西省双高双普验收的11个县(区)加大工作力度,年内4个县通过评估验收。实施贫困地区高中智力帮扶计划。
    组织开展全省尚未达标高中学校比对分析,并两次印发督办意见。截止2019年底,全省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385所、省级示范高中85所,占比分别为82%和18%。二是开展陕西省“双高双普”县(区)督导评估攻坚行动,对子洲县等8个县(区)开展过程督导及回访督导,完成了宝塔区、吴堡县、蒲城县、富平县等4个县(区)的“双高双普”评估验收。三是实施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智力帮扶计划,稳步推进首批学校帮扶工作,全年累计组织专家团队70余人次,到校开展各学科诊断评估、专题培训、高考辅导等,参训教师实现了全覆盖。及时启动第二批帮扶学校调研工作。
    10. 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5%
    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要求。举办各类校园招聘会2.58万场,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33万余个,较2018年提供岗位数增加了18万个,网络招聘和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明显提升。截至2019年7月15日,我省32.89万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9.08%。引导19.93万名毕业生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占比达68.01%。配合省级有关部门实施“振兴计划”等7个基层项目,招录毕业生1.2万余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对我省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就业工作做了专题报道。
    11. 加强校园足球工作,办好第十二届陕西省中学生运动会。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组队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稳步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一是制定2019年陕西省校园足球竞赛活动计划,联合省体育局制定《陕西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方案》。举办2019年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希望杯”青少年校园足球锦标赛、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成功举办陕西省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选派467名体育骨干教师和校(园)长参加各类足球相关培训。创建1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个“满天星”训练营、7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58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并组织专家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和改革试验区进行抽查复核。二是完成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举行全省班级合唱活动,选拔学校参加全国合唱展演并获一等奖。组织参加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现场展演活动,成功举办“向祖国告白——陕西省教育系统庆祝新中国70华诞合唱音乐会”、全省第十七届“春芽杯”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陕西省中小学美育发展交流会暨美育教师专项培训等活动。三是出台陕西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逐级签订综合防控工作责任书,召开全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启动会和推进会,确定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验区开展先行试点。组织遴选专家进校园开展视力健康宣讲活动50多场,开展视力监测筛查5.6万余人。
    (三)专项任务完成情况
    12. 完成脱贫攻坚年度任务。
    一是调整优化工作机制,由工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厅长、省扶贫办主管领导为主任,其他委厅领导为副主任的教育脱贫办公室领导机构;调整委厅领导包联市机制,针对陕南三市攻坚任务较重的情况,各安排两名委厅领导包联;增设了“双百工程”办、督查巡查组、纪检监察组,形成了“三办八组”抓教育扶贫工作的新机制。全年召开工委(扩大)会、厅务会、专题会、书记办公会等会议22次,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精神,研究安排部署教育扶贫工作。二是会同省扶贫办制定了《关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实施方案》,召开了全省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视频推进会。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通过建立月报台账、实施动态监测、加强联保联控、开展分类帮扶、进行常态督导等多项措施,确保贫困户退出“无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失学辍学”。三是利用教育扶贫精准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精准资助“全覆盖”。全省共资助各级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幼儿)194.24万人、36.53亿元,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含幼儿)49.75万人、11.63亿元。四是狠抓办学条件改善,大力推进“改提工程”以及35个恒大教育扶贫项目(含3个备选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贫困县(区)幼儿入园难、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同时,抓好高中普及攻坚、学前教育三期、特殊教育二期建设工程。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国培省培项目、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三区”教师支持计划、“银龄计划”和“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努力提升贫困地区教师业务水平。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扩大到所有国贫县,2019年享受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乡村教师新增1.73万人,省级财政一次性下达各市、县(区)资金6633万元。六是加强职教帮扶,充分发挥55个农民培训基地和2个陕西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作用,累计培训群众29513人次。开展科技人员一对一到户帮扶指导,截至目前,我省57所高校共参与扶贫团队数100支,派驻科技特派员175人,专家驻点255人、1384次。七是大力推进“双百工程”,各高校开展“八大帮扶”3361项,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实体项目92个,指导编制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近200个,开展各类涉农专题辅导、专家讲座等教育培训活动1300余场,培训乡村干部、新型农民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7万余人,开展“优质农产品进高校直通车”消费扶贫活动,完成校地购销协议8100余万元。八是深化苏陕协作,两省教育厅联合印发《进一步深化苏陕教育协作实施意见》,召开2019年苏陕教育协作工作现场推进会并遴选11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在苏陕协作资金中争取安排贫困地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500万,并统筹配套200万,遴选贫困县区700名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骨干教师、校长到江苏开展专题培训;落实东西协作中职招生计划300人;全省9所高职院校和江苏省的11所高职院校开展结对帮扶,10个地市56个贫困县与江苏的帮扶县(区)建立了教育结对帮扶关系,379所中小幼和中职学校与373所江苏学校结对。九是开展“两联一包”,选派并定期慰问驻村工作队员、校长管理团队,制定“一对一”帮扶计划,委厅领导先后7次到包扶村调研帮扶工作,组织9家帮扶单位召开工作推进会。投入20万元帮助咸阳市淳化县寨子村发展养鸡产业,投入30万元发展榆林市子洲县阳湾村养羊产业、108万元修建便民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派驻寨子村第一书记田民政同志获省脱贫攻坚贡献奖。王建利同志在全国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专题培训会上,作了题为《统筹谋划、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强力推进、奋力冲刺全面小康》的辅导报告。陕西省教育厅在教育部2019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介绍陕西推进县级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及应用大数据信息系统精准资助工作典型经验。在省委、省政府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委厅双双荣获“好”的等次。
    13. 编制《陕西教育现代化2035》《陕西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
    结合我省实际,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陕西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陕西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优化教育顶层设计,持续深入推动全省教育综合改革。成功举办2019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组派陕西特色文化展演团赴俄罗斯开展中俄青年文化交流及展演活动,该活动被中俄两国教育部纳入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20次会议成果。王建利同志代表我省在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上就陕西“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成效和经验作交流发言。
    二、下一步措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落实“职教20条”改革任务,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四个一流”建设,持续改善教育民生,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力做好全省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实施教育“奋进之笔”,强化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加快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