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公告

陕西省2015—2016学年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7-01-23 11:41:30   本站原创   人气:4506
来源:高等教育处
          陕西始终坚持把本科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来抓,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推动全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争创一流。2016年2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提高质量是陕西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为“十三五”时期陕西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陕西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015年,陕西省有高等学校108所,其中普通高校80所、独立学院12所、成人高校16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43所,高职(专科)院校37所。
          2015年全省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525763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306131人,其中本科163881人;在校生1099693人,其中本科698475人;毕业生299738人,其中本科167256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2015年,陕西省本科高校共有教职工82935人,其中专任教师52050名。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7647人、占14.7%,副高级15251人、占29.3%,中级21908人、占42.0%,初级5030人、占9.7%,未定职级2214人、占4.3%。
          启动实施“陕西高校教学名师引领计划”,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落实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制度为基础,建立健全教学名师“培养—选拔—应用”机制,评选表彰省级教学名师103名,举办陕西高校教学名师风采讲堂21场,近5000名教师参加,有力推动了陕西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二)教学经费。
          2015年,陕西高校教学经费投入比例呈稳定增长态势。本科高校教育经费总额261.7亿元,教学经费总额76.1亿元,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18.6亿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6.5亿元,专业建设支出5.5亿元,实践教学支出4.6亿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1.54亿元,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支出1.2亿元。
          (三)其他教学资源。
          2015年陕西本科高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1平方米/生,生均实验室面积4.01平方米/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万/生,生均图书占有量93.9册/生。校园网主干带宽总计为337766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869860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525966个,基本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一年来,陕西省教育厅按照强特色、稳规模、重优化的指导方针,不断加强专业设置管理,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1. 统筹新增专业设置。建立了高校自主自律、省级整体统筹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按照“有放有管、有进有出”的思路,增设了一批亟需专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学校定位、社会需求的吻合度,2015年新增本科专业点98个。
          2. 关停并转一批老旧专业。按照“促建、促改、促管”的方针,指导高校开展专业摸查工作,并首次开展了新设专业建设检查工作。经学校自查、专家审议,撤销本科专业点26个。
          3. 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对2012—2014年立项建设的311个“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查漏补缺,实行审核备案制,组织学校新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98门、教学团队11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4个,推动高校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4. 大力开展“一流专业”建设。为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陕西省在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组织全省本科高校报送了585个候选专业。计划到2020年,建设150个一流本科专业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培育350个一流本科专业保持行业、区域领先水平。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1. 推进通识类核心课程建设。一方面,各高校结合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开设了一大批如《中国传统文化》等通识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校从各大网络课程平台购买了一批网络通识课,通识教育课程资源不断丰富。
          2. 不断加强在线课程建设。依托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分类筹建慕课中心,2015年新增慕课14门,总数达41门。多所高校加入东西部课程联盟等组织,自主建设校内MOOC课程或SPOC课程100余门。立项资助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信息化示范课程建设,新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98门。
          3. 进一步强化教材管理和优秀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教材编写、评价、选用制度,充分发挥教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教材选用管理,确保高质量的教材进课堂。支持高校教学名师以教学项目为依托,积极编写高质量教材。组织开展优秀教材评选,2016年遴选确定了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34种、二等奖80种。
          (三)教学改革。
          陕西省牢固树立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陕西实际,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以改革促教学、提质量的道路。
          1.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支持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组建“边家村联盟”,跨校选课、学分互认、攻读双学士学位。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加合理自由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聚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关键环节,2015年新立项省级教改项目345个,并对2013年立项的311项教改项目进行验收,其中“优秀”项目共43项、“合格”项目共243项、申请延期结题项目25项。
          2. 大力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工作,把质量监控的各项要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管理,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还注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进一步规范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3.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了“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等方式,建设陕西精品课程共享系统、陕西高校图书资料和信息共享系统、陕西高校实验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利用中心城市高校优质办学资源优势,实行“中心城市高校与地市高校对口支持与联盟计划”,在教学科研方面等不断加强深层次合作与交流。
          4. 积极培育推广教学成果。陕西省大力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教学工作基础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奋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型、有特色、具有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优秀教学成果,2015年共评出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3项、一等奖61项、二等奖128项。
          (四)培养方案。
          陕西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着力构建适应陕西省实际的本科教学体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高质量本科人才。
          1.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高校找准办学定位结合办学特色,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推进研究性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实施学研结合的授课方式,部分高校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想修订了新版培养方案;二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创新创业课程;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比重,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高校实践环节占45学分左右,较之前的培养方案有所增加;四是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各校的培养方案中选修课基本在40个学分左右,较之前有所增加。
          2. 深入推进卓越人才培养。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陕西高校承担的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卓越教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实施取得新进展。陕西中医药大学2个项目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3. 加强医教协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联合陕西省卫计委、省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建立陕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陕卫科教发〔2015〕153号),指导医学高校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面开展规培工作。联合省卫计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印发<陕西省推进医教协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高〔2015〕34号),指导医学高校完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五)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
          1. 实践教学方面:(1)制度建设更加规范。各高校普遍将实践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本科教学实践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2)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各高校不仅对实验、实习、实践等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充实,扩展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同时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都纳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推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3)大力开展实践平台建设。2015年,新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9个,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3个。
          2. 创新创业教育方面:(1)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制定实施《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陕教高〔2016〕4号),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建设,2016年首次遴选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56个,推动高校优化课程、创新方法、强化师资,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示范区。(3)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自主创新创业活动。2015年遴选建设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547项。(4)认真开展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了季军1项、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据不完全统计,陕西各高校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机构86个,专职教室500余人,聘请创新创业教育导师4700余人,建设创业实习基地590余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00余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指导课程120余门,9600余项成果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并获得了省级、国家级奖项。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 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2016年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教学改革;3月,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学工作会,进一步从解决思想观念入手,指导高校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教学与学科建设、教学与管理等各方面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2. 完善教学激励机制。高校普遍制定了教学奖励激励制度,引导教师专注教学、潜心育人。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改研究等方面建立激励与资助制度;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突出本科教学业绩,向基础课教师倾斜;在住房方面优先保证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经费预算和使用也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大多数高校都要求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专科生主讲一门课程,将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评聘与考核的基本条件。
          3.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高校普遍制订了完善的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注重教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
          1. 完善组织体系,形成管理合力。陕西高校始终坚持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明确规定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学院(系)党政一把手是学院(系)教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高校均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校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的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本科教育教学事项。定期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经常性召开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研讨教学、学风等问题,规定了校、院、系各级领导的听课次数。
          2. 完善制度体系,实现规范管理。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实习跟踪检查制度及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协调和解决教学运行中存在问题,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开展试卷、毕业论文、作业、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专项教学检查,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 实施教学评价和学业预警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坚持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严把教学质量关。部分学校实施了教师职称评审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所占比重,促进了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的主动性。高校普遍建立了本科生学业预警机制,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学业困难和问题进行警示,加强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信息沟通,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帮扶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专业认证。
          接受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和认证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9所高校的24个专业已经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有7所高校的11个专业完成了专家进校考察工作,有11所高校的20个专业的认证申请被受理。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调查显示,“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省属高水平高校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满意度较高,达到95%以上,民办高校和新建本科高校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稍低,分布在80-92%左右。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情况。
          2015年,陕西省应毕业应届本科毕业生168542人,涉及288个本科专业,毕业生中升学18986人,出国、出境2711人,占全部本科毕业生的12.87%,毕业生学位授予率为96.2%。各学科门类毕业生分布见表1。

    表1  2015年本科毕业生分学科统计表
     
    学科分类
    人数
    占比
    工学
    60377
    35.82%
    管理学
    35133
    20.85%
    文学
    31155
    18.49%
    理学
    14868
    8.82%
    经济学
    8097
    4.80%
    医学
    6224
    3.69%
    法学
    5213
    3.09%
    教育学
    4644
    2.76%
    农学
    1787
    1.06%
    历史学
    871
    0.52%
    哲学
    143
    0.08%
    艺术学
    29
    0.02%
    军事学
    1
    0.0006%

          (数据来源:2015年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三)就业情况。
          1. 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125场。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体化系统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举办招聘活动30场。会同全国就业中心举办了面向“一带一路”的全国性就业招聘会。举办了人社局长、开发区主任陕西行活动,面向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场招聘会,陕西人文经管外语类招聘会,陕西省艺术类毕业生春季就业创业洽谈会,免费师范生招聘会等专场招聘会。1所高校入选全国高校就业50强单位,全省入选高校总数达到8个。
          2. 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毕业生提供创业资讯、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展示、项目对接等服务,指导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开展创业师资培训,不断增强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组织“高校创业指导师”专题培训班2次。实施陕西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对1100余名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免费进行了创业培训。已有494名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实现自主创业,734名高校毕业生正在实施自主创业的准备工作。
          3. 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和“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2015年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6226人到基层就业。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计划,招聘2876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落实部属院校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工作,全省679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已全部落实了就业岗位。
          截至2015年7月15日,陕西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0%。各学科门类毕业生就业率见表2。

    表2  2015年本科毕业生分学科就业率统计表
     
    学科门类
    毕业生人数
    已就业人数
    就业率
    军事学
    1
    1
    100.00%
    工学
    60377
    55975
    92.71%
    农学
    1787
    1640
    91.77%
    理学
    14868
    13548
    91.12%
    管理学
    35133
    31914
    90.84%
    艺术学
    29
    26
    89.66%
    教育学
    4644
    4108
    88.46%
    经济学
    8097
    7053
    87.11%
    历史学
    871
    758
    87.03%
    文学
    31155
    27040
    86.79%
    医学
    6224
    5376
    86.38%
    哲学
    143
    119
    83.22%
    法学
    5213
    4164
    79.88%
    合计
    168542
    151722
    90.02%

          (数据来源:2015年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信息和服务。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00%,比初次就业率提高3.48个百分点,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61%。
          六、特色发展
          一年来,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陕西重点开展了4项综合性、创新性工作,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
          (一)完善高等教育改革顶层设计。
          2016年2月23至2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十三五”我省高等教育10个方面、30项改革任务,确定了支持1-3所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5-7所高校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的目标,形成了推动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政策群。
          (二)开展“一校一策”高校巡视诊断。
          2014年4月到2015年12月,针对高校存在的“办学思路功利化、学科专业同质化、管理方式行政化”倾向等问题,省教育厅选聘权威专家,从教学工作切入,坚持“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方向、“分类指导、一校一策”的方式、“问题导向、深化改革”的方法、“实事求是,客观独立”的方针,分四批对全省普通高校逐一进行了巡视诊断,并组织开展了整改工作。通过巡视诊断,摸清了家底,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成为陕西高教综合改革“策源地”。
          (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十三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部署,印发实施《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提出深化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11项改革任务,着力推动全省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组织参加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高校共获2金、2银、4铜,金奖数居全国第5,其中西电的1个团队摘得总决赛季军,学校成绩位居全国高校第1。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育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547项,首次覆盖全部本科高校,831项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在全国系列大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全国一等奖25项、二等奖91项,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3;工程训练竞赛,获全国一等、二等、三等奖各2项;电子设计竞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2项、二等奖43项,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5。
          (四)大力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坚持规范和扶持并举,出台了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按照是否营利分类登记,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学校运转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发展能力。将8所民办高校纳入“本科教学工程”,开展民办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西安欧亚学院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西京学院成为全国首批民办高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12所独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开展“放心上民校”活动,对招生简章和广告进行审核备案,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建设高教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办学思路功利化、学科专业同质化、管理方式行政化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日益突出的自身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制约了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与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三个陕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战略任务的需求还有差距。我省高等教育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轨道上来。
          (二)拟采取的对策。
          1.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微观管理、直接管理和专项安排。理清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权力清单以及利益性事项清单,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依法行政。
          2.强化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引导高校合理确定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布局,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错位发展、凸显特色、争创一流。
          3.坚持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支持高校研究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必须形成的专业素质,加强校内实验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研一体、产学融合的“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4.实施“四个一流”建设计划。启动实施“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计划,支持1—3所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5—7所达到国内一流大学水平;建成5所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成3所、培育5所国内一流高职院校;建成3所、培育3所国内一流民办高校(包含民办高职院校1所)。支持30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培育30个全国一流学科;建设200个重点专业(其中高职专业50个)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支持建设大学联盟,推动高校深度合作。
          5.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内涵,开发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高校创新+孵化器+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办好“互联网+”、数学建模、创新设计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推行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
          6.优化专业结构。改造一批传统专业,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契合度;支持一批特色专业,培养新业态和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调整一批同质化专业,“关停并转”布点过多、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点)。坚持文理并重,进一步加强文科类学科专业建设。建立专业评估体系,支持高校参与国际国内、行业企业开展的专业标准制定和认证。
     
     
     

    扫一扫分享本页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