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破解乡村学校布局规划不合理、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师队伍结构不优、育人环境氛围不浓等难题,创新实施“德育引领、条件改善、改革赋能、队伍共建、关爱帮扶”五大行动,不断完善乡村义务教育治理和服务保障体系,以办好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陕西省中小学德育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安康召开
——实施德育引领行动,打造“德润安康”教育品牌。安康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印发《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十项措施》《关于深化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倾力打造“德润安康”教育品牌。研究制定《安康市中小学(幼儿园) 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德润安康”教育品牌建设工作责任清单》,不断完善“五育融合”推进落实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大力实施“课堂革命 安康行动”,做到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乡村学校汉阴堰坪小学、白河麻虎小学的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入选教育部德育典型案例名单。
新建成投用的安康市汉滨高中高井校区
——实施条件改善行动,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该市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聚焦城乡义务教育结构性矛盾,对照优质均衡标准,结合城乡人口规模与分布变化趋势,先后出台《安康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办法》《安康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1-2025)》《安康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推动乡村学校整合提升。“十四五”以来,累计投资10.57亿元实施易地搬迁教育后续扶持建设项目104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万余个,改善205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级标准。加强城乡学校数字校园达标建设和平台应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陕西教育扶智平台等公益数字平台,建设“德润安康”德育资源平台、中学理化生实验操作数字管理服务平台和网络安全监测平台,推进智慧校园、智慧幼儿园、智慧体育基地校及人工智能基地校建设,深化229所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建设,促进教育数字化与高考改革、学籍管理、“双减”工作、“三个课堂”建设等融合应用,城乡学校“教师共建、教学共研、资源共享”。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推进会暨专题培训在安康举行
——实施改革赋能行动,激发乡村教育发展活力。一是全面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扎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压缩中考跨区域招生人数,杜绝县区和乡村学校优质生源无序流动。持续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建设,提升标准化考点建设水平,完善升级“三个系统”建设。深化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加快实施“县中提升行动”,赋能县域高中创新发展。二是扎实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出台《安康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加快紧密型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步伐,推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挖潜扩容,通过城乡学校强弱结合、资源整合、区域联合等方式,推动乡村学校扩面提质,一体化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改革试点在白河县顺利开局,全市完成组建教育集团122个,覆盖城乡学校411所,惠及师生22.2万人,义务教育阶段教共体覆盖学校数占比达到70%以上。
安康市大中小学长征组歌展演现场
——实施队伍共建行动,推动城乡教师融合发展。一是稳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深入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定《安康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安康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意见(试行)》,稳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近三年累计交流教师校长4000余人,多渠道补齐配足乡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2000余人,为乡村教育不断注入新活力。二是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创新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组团帮扶,组建“城乡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遴选826名骨干教师和32个骨干团队定点帮扶乡村学校送培送教400余场次。统筹组织实施各级培训向乡村教师倾斜,年均培训教师2.1万人次,先后培养乡村学校“三级三类”骨干教师1800余人,变人才“输血”为自身“造血”。三是多措施引导乡村教师扎根山区终身从教。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育人先锋宣传,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不断下放教师职称评审权限,持续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近五年累计拨付乡村教师生活奖补资金超3亿元,乡村中小学幼儿园中、高级教师10610人,占比达47.56%。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安康市青少年体育风采展示大会现场
——实施关爱帮扶行动,守牢特殊群体公平底线。一是实施重点群体“大筛查”。强化落实控辍保学“双线七长”责任制,每学期开学初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除身体原因外100%入学。学期中对全市四年级以上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筛查,开展心理健康全员评级建档和重点人群疏导干预。二是实施协同育人“大家访”。全面落实学校、家庭“双主体”责任,出台《安康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访工作的指导意见》,把开展家访活动作为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满意度的重要抓手,突出家访特色和育人温情,着力构建“线上线下互联、教师全员参与、家庭全面覆盖、关注特殊群体”的家访工作格局。三是实施特殊群体“大关爱”。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特殊群体学生关心关爱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坚持政策保障和情感关爱相结合,保障特殊群体关爱教育落实落细。全市626所学校19.15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餐。2023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7.26万人次1.58亿元,为2.3万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48亿元,实现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全力保障每名乡村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完整、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