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医院护士宋彦霞的援鄂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20-03-19 10:22:10   本站原创   人气:3271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
      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原本热火朝天庆新春的中国大地,好似忽然被笼进了一片冬日灰蒙蒙的阴云里。手机里满是关于疫情的各类消息,口罩成了最紧缺的物资。大家居家闭户,白天的街道安静空旷得像是凌晨三点。
      在这样人人感到疫情压力的气氛里,西安石油大学校医院的宋彦霞护士,逆行而上主动请缨加入陕西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到疫情最危急、最紧张的武汉去,用自己的所学所能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

“我想报名去支援武汉”
 
      宋彦霞护士2019年1月到该校工作。平和沉稳的她日常默默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不惹眼。因为常在鄠邑校区为学生服务,雁塔校区的很多老师甚至不认识她。但在同事们眼中,她是个好搭档,业务精专,性格和善,大家都很喜欢她。
      2020年2月16日,校医院接到上级部门紧急通知,陕西省即刻组建第四批援鄂医疗队,要求各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积极报名,报名时间仅有三个小时。得知消息,宋彦霞向丈夫征求意见,“我想报名去支援武汉。”宋彦霞的丈夫高亮是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随和宽厚的他一贯支持妻子的决定,他干脆地说:“支持!”宋彦霞没再和甘肃白银老家的父母商量,也没再多考虑还不满7岁的女儿,立刻抓紧时间报了名。
      一起报名的还有其他几位同事。但也许是因为曾经在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工作的经历,也许是护理专业毕业和主管护师职称显示出的专业性,也许是因为工作13年的临床经验更符合武汉抗疫工作的需求,第二天,只有宋彦霞一人接到了上级部门遴选通过的通知,要求她当天参加体检,随时准备跟随陕西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征。
      要去武汉这个重疫区了!宋彦霞从没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家人和同事开始连夜为她收拾行李、筹备物资。学校为宋彦霞护士举办了简朴的出征仪式,给她送去必备用品。19日下午,宋彦霞带着大家沉甸甸的祝福和牵挂,随队乘坐包机赶赴武汉。

步步逼近重症区

      2月24日,经过四天紧锣密鼓的集中培训,宋彦霞迎来了她的第一个班——凌晨1点到5点,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发热病区工作。第一个班就要进入重症区,尽管已有充分心理准备,但面临即将到来的一切,宋彦霞还是感到一份紧张。
      驻地离医院有二十多公里。乘坐他们的通勤专车622路公交车至少45分钟才能到达。医院按照污染程度划分为绿区清洁区、黄区缓冲区和红区——传染病人所在的重污染区。在第一缓冲室,宋彦霞和小组成员一起,开始全副武装:两层口罩、三层帽子、三层鞋套、三到四层手套、一套隔离衣、一个护目镜、一个防护面屏、一套防护服,里面还有原本自己穿着的贴身衣物和临时作为工作服穿的病号服。好不容易穿上这些,还没进红区,宋彦霞就觉得憋气、浑身不适,满身大汗,每一个动作都比平时艰难。
      通过五道门、四个缓冲间,进入核心区域“红区”,两层口罩里的宋彦霞,张着嘴大口大口喘气,四周浓重的消毒水味刺激得她阵阵恶心。不到二十分钟,宋彦霞就开始感觉缺氧,头脸勒得生疼却无法触碰,她不断鼓励自己“疼说明我封闭得好,我是安全的。坚持!”

“第一次进去都这样”

      走进病房,医护人员开始逐个在患者床边进行交接。宋彦霞强忍不适,逼迫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身上。他们这组的六个人将要接手47位病人。患者们总体情况相对平稳,这是件好事。但令人不安的是,同组另外两人和她一样,也开始出现恶心、头晕、乏力的环境不适症状,大家都硬撑着坚持工作。
      凌晨3点,宋彦霞终于忍不住了。她慌忙冲进缓冲四室,来不及脱下最外层的防护服,呕吐物已经喷涌而出,宋彦霞的口鼻瞬间被淹没了。缓冲四室与病房只有一门之隔,污染程度不言而喻。呼吸还是暴露?电光石火间,紧跟出来的吉林护士已经扯断了宋彦霞两层口罩的带子:“快呼吸!别呛着了!消毒完到三室去戴上新口罩!”为了防止污染,病区有严格的程序,只能单向进出。宋彦霞这一出来,就不能再回病房去了。
      首次出征就要提前离场,宋彦霞身体难受,心里更沮丧。短短两个小时,她脸上已经起了深深的压痕和水泡,用双氧水漱口和用碘伏消毒鼻孔耳道也给她留下了麻苦的感觉。走出缓冲区,门口的医生看到宋彦霞狼狈的样子,宽慰她说:“你是陕西队的吧,第一次进去都这样,适应了就好了。”
      “面对困难,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宋彦霞给自己鼓劲儿。按照上级医生的指示吃下预防药品后,她继续投入了自己的工作。

乌云之上有晴空

      经过一段时间,宋彦霞渐渐适应了工作环境,找回了工作节奏。各项流程都熟悉了,先进设备能够熟练应用,各种用品都了然在心。有病人好转了,有病人出院了。一起工作的“战友”们也都熟悉了。这些都让宋彦霞感到安心。
      病区里没有陪护,47位病人的一切需求都得由当班的6名护士来协助处理:为痰多的病人拍背,为不能自理的病人换尿不湿,每2小时一次为重症的患者翻身……工作量可想而知。大部分患者都比较平静,可是病痛总是消磨人的意志,难免有焦虑的患者通过“不听话”来舒缓情绪。有时是不戴口罩,有时是违反规定打开病房大门,有时是找个借口到走廊里溜达,有时是不停地按呼叫器找护士来说说话。“我们是医务人员,总得尽最大的努力安抚他们身心的不适。”宋彦霞说道,“以心换心,病人有良好的反馈就会安抚我们的疲惫。”
      一次,宋彦霞遵医嘱为44床的病人换药——这位老人入院前摔跤了,医嘱用云南白药敷脚踝。宋彦霞一边细心操作一边听老人诉说。凭着多年临床护理的经验,她把老人的裤腿往上拉,发现果然如她所料,膝盖处还有大片的破溃。宋彦霞用外科手法给老人换了药,同时温声细语地纾解老人的情绪。换药结束后,老人声音里带着笑,指指宋彦霞背上写的“西安石油大学”字样,竖起大拇指说:“陕西最棒!”她还叮嘱宋彦霞:“你和我女儿差不多大,又是远道而来的,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忙里念亲人 心中存大爱

      虽说每班只有四个小时,但加上前后交班、消毒换服等外围工作,再加上在驻地和医院间的往返耗时,进入驻地之前的消毒耗时,回到房间后按照感控要求烫洗所有衣物、冲淋至少半小时的热水澡等花去的时间,宋彦霞每天至少有12小时在与新冠病毒搏斗。他们没有专门的休息日,下班就是休息。因为忙碌,宋彦霞虽然惦念,但也常常顾不上问问家里的情况。
      第一次入重症区那天,是宋彦霞父亲79岁的生日。宋彦霞能想到父母知道她的状况会怎样担心,所以在武汉工作了这么多天,她始终瞒着父母,假装自己还在西安家中。
      而她自己的小家更是全部交给了丈夫高亮。高亮老师说道,“孩子在家上网课,我网上教学,她下班的时间也不固定,我们也经常碰不上,两三天能视频一次。”当问起宋彦霞的归期,高亮说道,“他们前一班是吉林的医疗队,连续上了一个月班,换班之后原地休整,现在还在武汉。估计他们也是这样。可能要到疫情结束才能回来。”
      但即便这样忙碌,校医院党支部还是收到了宋彦霞发回的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争先恐后,主动担责,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这使我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信念……我承诺:面对疫情,绝不退缩,不畏艰险,责任上肩……”
      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春雨过后,万物复苏,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企业逐渐复产复工,笼罩在大家心头的阴云正渐渐散开。带着“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坚定意志,学校期待着宋彦霞的凯旋。

( 责任编辑:张晨悦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