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陕西高校一名驻村扶贫干部的三个梦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7-09-08 12:07:19   本站原创   人气:45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2017年9月4日(杨喜龙)题:陕西高校一名驻村扶贫干部的三个梦想


 无人机视角下的商洛市商州区黄山村。 (杨喜龙 摄)

      “党托民盼负重担,脱贫攻坚驻黄山。助学支农谋发展,老牛蹄疾不扬鞭”。这是陕西高校一名驻村扶贫干部所写的自勉诗。他叫陈伟星,西北大学派驻商洛市商州区黄山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1999年4月,陈伟星受西北大学派遣,跟随陕西省级“两联一包”驻合阳县扶贫工作团,开始驻村扶贫工作。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扶贫工作一干就是十八年。
      居于陋室,食于简灶,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倾听民声,细察民情,十八年如一日,在扶贫一线默默付出的陈伟星已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扶贫专家”。
      这些年来,从渭南市合阳县皇甫庄村的苹果种植园到商洛市商州区看山寺村的中药材基地,从商洛市商州区兴隆村的小学教学楼建设工地到黄山村大樱桃种植园,都留下了他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和辛勤耕耘的身影。上千户村民在他的帮助下实现脱贫,生活条件改善。作为一个陕西高校驻村扶贫干部,陈伟星坦言,他心中有三个梦想。

第一个梦想:绝不让孩子们因贫辍学

 8月23日,在黄山村村委会办公室里,陈伟星为贫困户办理贷款填写资料。 (杨喜龙 摄)

      “扶贫先扶智!要把山区小学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扶贫工作第一位!绝不让孩子们因家庭贫困而辍学。”陈伟星说,农村的基础教育都比较弱,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贫困面貌,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作为来自高校的扶贫干部,教育扶贫自然有先前优势。扶贫18年,陈伟星利用西北大学扶贫资金,在商州区沙河子镇看山寺村、大荆镇兴隆村和铜川市黃堡镇安村共建3所农村小学,为3所小学配备桌凳、黑板、电脑等教学器材,安排看山寺小学、兴隆小学、安村小学及黄堡镇中心小学、合阳皇甫镇中心小学的老师来西大附小学习交流教学经验,连续6年组织西北大学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看山寺村、兴隆村、黄山村下乡扶贫、支教。近5年累计资助31名大中专、研究生完成学业。


8月23日,在黄山村二组贫困户李志盈家里,陈伟星了解他两个儿子的学习情况。 (杨喜龙摄)
      
      “老陈是我们家的贵人!”黄山村二组的贫困户李志盈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平时靠外出打工挣的钱维持一家人的开支。大儿子2012考上大学后,正发愁学费的他收到了陈伟星送来的五千元钱。
      2016年,大儿子考上研究生,二儿子也同时考上本科。本该是“双喜临门”的好事,却再一次让他犯了愁。“一个儿子三千,两个儿子六千。 老陈又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李志盈说。

第二个梦想: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是解决贫困的总钥匙,走新型合作社经营是总方向。”陈伟星说。
      黄山村是坐落在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2012年,陈伟星跟随陕西省级“两联一包”驻商州区扶贫团,踏着满是尘土的乡村小道进入商州区黄山村。在摸底之后,他发现全村1003人,一半为贫困人口,没有集体经济,仅有的养牛、养猪等传统养殖业只是家庭副业,技术落后且不成规模。
      在陈伟星的推动下,黄山村生态养猪合作社成立,利用西北大学提供的资金引进良种猪,邀请专家技术指导,组织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截至2016年底,全村养牛、猪、羊专业户分别达到6户、14户和6户,生猪年总出栏数达到400多头,增加收入20万元。


 8月23日,无人机视角下的商洛市商州区黄山村。村委会边上的平地,是陈伟星带领村民建起的大樱桃园。 (杨喜龙 摄)

      帮村民做好养殖业之余,陈伟星还利用山区地形优势,引进果树新品种,帮黄山村建设100亩大樱桃园、260亩矮化核桃园,统一技术托管,全程施肥、植保、修剪、拉枝,并探索示范种养立体经营模式。
      “为了让村民树立‘务好果卖高价’的信心,采取了‘做给你看带着你干’的策略,让村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掌握技术要领。”陈伟星说,“如今,核桃已经挂果受益,樱桃明年会大量挂果,收益将很快实现。截至2016年底,已有23户73人脱贫,今年将有21户98人脱贫。”
      “今年扶持贫困户发展屋顶光伏、房前屋后简易大棚食用菌种植,进一步拓宽产业领域,因户施策,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自己掌握的技术,可自己管理的脱贫产业,为这里留下一个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陈伟星说。
      “今年全村计划种植香菇2万棒,商州区给贫困种植户每棒补贴2元,西北大学给贫困种植户每棒补贴2元,菌种正在选购中。”陈伟星说,先选几户贫困户做示范,成功后将在全村推广。


 8月23日,在贫困户袁焕祥刚搭建好的香菇种植大棚里,陈伟星与袁焕祥讨论下一步的香菇种植计划。 (杨喜龙 摄)

      “老陈工作很负责可靠,跟着他脱贫有希望!”今年77岁的袁焕祥说,家里准备种2000棒香菇,有了老陈就不怕香菇种不好!“老陈还承诺将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做技术指导,以后销路也不愁!”



第三个梦想: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协会

  黄山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靠农民外出务工。经陈伟星入户调查,外出务工人员占总全村总人口的50%左右,大部分分布在西安周边务工,少数在当地及新疆等地,除了个别人做药材生意以外,很大一部分从事建筑业及家政服务业,收入低而且不稳定。
  陈伟星的第三个梦想是建立黄山村外出务工人员协会。“把黄山村扶贫具体做法总结出来,将成效公开透明地告知在外务工人员,了解他们在外务工实际情况,互通有无,并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提高综合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陈伟星说,组建外出务工人员协会的想法,已经上报西北大学相关主管领导并获批准。
      “下学期开学之后,计划把西安周边的务工人员组织起来参观西北大学,座谈征求意见,进行技能培训,对有意愿调整工作、工种的人员,提供清洁、园林绿化、帮厨、家政服务等职位。”陈伟星说,“我的目标是将扶贫工作的‘走出去’与‘接回来’相结合,通过就业实现脱贫。”


8月23日,在商洛市商州区黄山村租住的民房里,陈伟星整理村上的扶贫资料。 (杨喜龙 摄)

      18年间,陈伟星8次被评为陕西省级扶贫先进个人。“荣誉是对工作成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我的荣誉也属于西大这个集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这是我的责任。”面对荣誉与大家的肯定,他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
  “老陈能吃苦,有时带病参加工作,对工作很负责。每家每户情况他都非常清楚,也与大家建立了深厚感情,村里男女老幼,上至百岁老人,下至两三岁玩童都喜欢叫‘老陈’。”黄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志盈说。
  “陈老师十多年坚守扶贫一线,精神可佩,体现了西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是西大服务社会的一张靓丽名片。”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说。
      “陈伟星情系农村,心系农民,把扶贫工作当做事业干!”陕西省委办公厅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宏升说,陈伟星工作作风扎实,能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发展现状,每到一个村子都给村上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8月23日,无人机视角下的商洛市商州区黄山村。陈伟星说他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坚守坚持下去,一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 (杨喜龙 摄)

      让黄山村脱离贫困,让樱花香飘满乡村,让青年人有所居,让老人安度晚年,已是49岁的陈伟星最大的梦想。(完)
(信息采集: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