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大6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 书写粮食安全“大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20-06-12 10:28:39   转载   人气:85723
来源:陕西日报
      《陕西日报》2020年6月12日(记者 程刚)题:书写粮食安全“大文章”——写在西农大6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之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试验田迎来了“收割时间”。 本报记者 程刚摄
      
      6月8日,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了解到,在农业农村部近期面向社会公布的2020年国审小麦新品种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西农100”“西农99”“西农369”“西农501”“西农20”“西农364”6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这些国审小麦新品种,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近10年来最严重的小麦条锈病袭来、粮食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的背景下完成的。这份沉甸甸的科研成果,充分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把好黄淮麦区第一道防线

      “不管什么季节,无论是在田间还是实验室,我们对小麦的关注从没停止。你看这片对比品种的小麦叶片发黄了,说明这个品种抗病性不行。你看,旁边的小麦长势良好,麦穗饱满,同在一块田里,却没有受到一点病害影响……”5月25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小麦科研基地里,正在田间忙碌的吉万全告诉记者。
      吉万全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西农501”小麦新品种的主要育成人。他师从我国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领域泰斗李振声教授,在小麦育种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
      “虽然今年小麦条锈病偏重,但我们培育的西农系列品种完全抵抗住了小麦条锈病。”吉万全说,小麦条锈病作为黄淮麦区第一大病害,发源地在甘肃,条锈病病菌孢子会随风扩散。陕西作为国家黄淮麦区的第一道屏障,只要陕西把小麦条锈病控制住了,全国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率就会降低。“拿‘西农501’这个品种来说,它的特点是综合抗病性较好,特别是在今年这个条锈病高发的年份,表现出了很好的抗病性。”吉万全介绍,从2011年开始杂交试验,经过6年的品系选择,之后进行了3年的国家区域试验,这个品种的形成,花费了课题组整整9年时间。

育种由“吃饱”转向“吃好”

      记者见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学军时,烈日下的他头戴草帽,正专心致志地查看小麦的长势。衣着朴素、面容和善,这是李学军给人的第一印象。
      李学军主要从事小麦遗传改良与新品种培育工作,2006年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看到美国有很多专家致力于小麦营养学研究,而中国还停留在小麦高产研究上。受到小麦营养学“品质育种”的启发,回国后,李学军在育种工作中对小麦营养给予了更多关注。
      小麦新品种“西农369”,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田间综合抗病性较好,赤霉病抗性表现突出,适宜黄淮南片水地种植。在试验田里,李学军指着前不久刚通过国审的小麦品种“西农369”对记者说:“此次国审品种‘西农369’的研究,就是满足消费者对食物需求由‘吃饱’向‘吃好’转变的具体体现。”
      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保粮食安全位列其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如今,在李学军育种的道路上,他将育种与营养学相结合,力争培育出更多符合当代人营养需求的小麦新品种,在农业产业的最前端发挥农科专家的智慧。

做好育种工作 端牢中国饭碗

      每天早上7时不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马翎建就带领他的团队进入麦田,逐一查看单株小麦的生长情况。马翎建是小麦品种“西农99”的主要培育人,在小麦雄性不育和杂交小麦研究过程中,他针对杂交小麦应用的重大障碍问题,注重新材料、新方法以及基础研究,追求高品质育种,曾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
      “每天到地里,先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早熟、免疫性强、抗倒伏的品种,做父母本,然后剔除发育不完整的麦粒,再进行去雄、授粉等操作,每一道工序,都将决定小麦下一代的品质。”马翎健说。
      凭着相同的对农业科研事业的拼劲儿,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专家团队育成多个小麦生产主导品种。
      今年的国审品种中,“西农100”,矮秆大穗,抗寒耐冻,产量潜力大,田间抗性好,适应性广,籽粒饱满,商品性好;“西农99”,冬季抗寒性好,抗倒性强,田间综合抗病性好,耐干热风,熟相好;“西农20”,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西农364”,主要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质标准。此外,2018年国审品种“西农511”优质小麦新品种,经受住了2016年小麦赤霉病、2017年小麦条锈病以及2018年倒春寒的恶劣气候和生产条件的严峻考验,从众多小麦品种中脱颖而出,具有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品质优良的特点,成为“优质、多抗”的“西农特色”品种的杰出代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大小麦产区(黄淮麦区)品种的6次更新换代,其当家品种出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有4次;我省小麦品种的6次更新换代,全部采用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种子。在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育种专家们不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思想,用担当作为书写着国家粮食安全“大文章”。

( 信息采集:周雨曦   审核:刁巧燕)

转载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06/12/content_729175.html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