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职院张卫平在中国教育报刊文谈培育行业特质工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8-09-19 17:57:53   转载   人气:278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2018年9月18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卫平)题:培育行业特质工匠人才
      中国制造呼唤“大国工匠”,更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应该承载起培养“大国工匠”和培育“工匠精神”的责任与使命。在人才培育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借鉴行业文化的深刻内涵,立足于行业价值观和专业意识,把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作为培育行业特质工匠人才主渠道,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满足行业需要的工匠人才。
      “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理想、职业情怀、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等要素。虽然有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但在不同行业,“工匠精神”也具有不同的内涵。比如在军工行业,需要有一种奉献爱国的情怀、严苛认真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点亮战斗机双眼的“极致控”刘劲松、航天科技“火药整形师”徐立平、80后数控图纸“解构师”陈闰祥等一大批“大国工匠”,继承和弘扬着人民军工发展史上形成的黄崖洞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高职院校要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要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追求完美和极致,孜孜不倦反复改进;要培养“一丝不苟”的职业习惯,不投机取巧,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要培养“专注坚持”的职业习惯,在专业领域上永不停止追求进步,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要培养“专业敬业”的职业习惯,打造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培养“淡泊名利”的职业习惯,发自内心热爱从事的职业,不图名不为利,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甚至生存危机,其根源在于培养的人才素质满足不了行业企业的需求,特别是欠缺工匠精神的培养。突破瓶颈的唯一途径就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培养具有行业特质的工匠人才。特别是那些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所属的高职院校,有着与行业长期共生共存的历史,具有鲜明的行业优势,毕业生也大多就业于行业企业,更需要将行业企业的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行业部门所属高职院校可以凭借与行业部门的紧密联系优势,及时掌握本行业产业发展信息、行业技术发展动态,进行相应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工匠人才。大型企业集团所属高职院校可以凭借集团丰富的资源较为便捷地取得所属企业的合作,获取前沿的行业发展和技术发展信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大部分行业企业所属高职院校,已不再直接隶属于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转制后的高职院校既有行业企业底蕴深厚等先天优势,也有综合实力不强等后天不足。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增大,高职院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需要与行业企业在共建技术服务中心、生产性实习实训中心、行业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以及人员互聘互派、设备资源共享、科技项目开发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举措。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在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过程中,应该从对应和服务的行业中不断总结凝练其特有的“工匠精神”,从而贯穿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学生专业对应的行业价值观和专业意识的培养。
      陕西国防职院作为国家“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项目的一部分,与军工系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血脉联系。学校开设了一批军工方向的特色专业,每年有三分之一毕业生在军工单位就业。学校通过军地共建国防科技展馆,举办国防大讲堂,传播大学军工校园文化,突出军工文化育人功能。经过几代人的积淀,军工精神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而铸就的“工匠精神”,成为学校每一位师生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学校与西安东风仪表厂、西安北方光电集团等军工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行业企业的职业要求与工匠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作者系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 信息采集:黄晓青   审核:刁巧燕)

转载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9/18/content_505750.htm?div=-1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