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西北大学让文明成为校园最美的精神底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8-04-02 08:25:07   转载   人气:3733
来源:陕西日报
      《陕西日报》2018年4月2日(记者:郭妍)题:全国文明校园巡礼——西北大学 文明成为校园最美的精神底色

201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全国大中小学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17年,陕西2所高校、15所中小学校荣获中央文明办授予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这些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建设校园文化为目标,在文明校园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即日起,本报开设全国文明校园巡礼栏目,聚焦我省文明校园创建。
      在全国文明校园西北大学,有一批这样的老先生:他们率先垂范、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默默书写着自己的治学人生,用实际行动向万千学子诠释着“文明”的内涵。
      每周三和周日下午,85岁的著名数学家王戍堂先生总是准时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满怀激情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与年轻人探讨如何做科研。王戍堂先生说:“我希望通过教学,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过去年轻人的奋斗精神传递给如今的学生。”每学期,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张岂之先生都会为师生们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岂之先生说:“虽然我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我一定会用剩下的时光,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心得,写成更多的东西送给全国的读者们。”
      从1984年面向全校师生开设“可爱的祖国”系列讲座算起,西北大学已坚持了34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激励西大学子主动亲近传统文化、领略思想智慧隽永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步入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一块巨大的秦岭石上镌刻着“公诚勤朴”四个遒劲的大字,这个校训是这所具有116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学府的灵魂。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校训,彰显着“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不诚无物”的优秀品质,“勤则不匮”的责任担当,“抱朴守真”的价值追求。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认为,“公诚勤朴”这四个字凝聚着西北大学的精神与灵魂,滋养了一代代西大学子成长成才,是校园文明的鲜亮精神底色。
      每一年的毕业季,西北大学的每一名毕业生,都会收到母校赠送的一方蓝田玉印章。蓝田玉的质朴与“公诚勤朴”的精神不谋而合。玉的侧面镌刻着校训,底部刻有毕业生的姓名。离校之际,毕业生们会在象征着母校办学历史的长卷之上盖上印章,许下自己与母校之间“恪守精神传统,实现人生价值”的永久约定。
      立德方能树人。西北大学通过潜移默化的精神引领,在师生中厚植德行、成风化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在每一届的迎新晚会、毕业音乐会上,西北大学师生排演的校园文艺精品节目《英雄如歌》都会如期上演。献身祖国石油事业的杨拯陆、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健夫、舍己救人的烈士郭峰、全国重大先进典型侯伯宇、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等师生的先进典型事迹被一次次再现。
      勇救落水老人的西北大学孙文睿同学说:“母校精神的潜移默化,为我的精神世界打上了爱祖国、爱人民的烙印,给了我见义勇为的勇气和底气。”
      西北大学陈伟星老师,连续19年坚守在脱贫一线,平均每年驻村在280天以上,帮助上千名贫困群众脱贫。他发动西北大学干部师生为脱贫攻坚提供资金、智力和技能支持,用一名高校教师和驻村干部的坚守与付出,与基层民众建立了最深厚的情谊。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是我的责任。”
      这就是大学精神的力量,这就是西大精神的滋养,它引领师生始终保持着高远的追求,在奉献中传承爱国精神、传播校园文明。
      大学思政课是弘扬红色文化的“主战场”,西北大学在思政课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采用“叙事式”“反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由学生讲经典故事、历史故事、现实故事和身边故事,引发思考和讨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追溯、探索故事中蕴含的理论原理,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强教授说:“思政课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念。开展‘叙事式’和‘反转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起同学们追求知识的热情,还有助于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学生们表示:“枯燥的理论原理与现实结合起来,变得富有生命力,自己也由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在这种授课方式的推动下,西北大学学生自发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和“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成为全校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
      在今年的学雷锋月实践活动中,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生们走进附近的居民社区,义务开展小家电和电脑维修,这已是他们连续开展这一活动的第13个年头。该项活动既锻炼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们不断钻研的热情,引领了优良学风。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爱心回收站的同学们,在校内设置了废旧衣物回收箱。1995年,西北大学师生发起了“秦巴山区关爱帮扶志愿服务队”,逐渐研究出一整套全方位的干预方案,定期深入秦巴山区开展智障病因调研、治疗干预、基层医生培训和扶贫助学等工作。23年来,共有300余名专家、医生和2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使当地儿童智障患病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该志愿服务队两次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获奖。
      据统计,西北大学95%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志愿者服务活动,68%以上的同学能坚持经常性参加,60%的学生参加了志愿者服务社团。每年寒暑假,都有千余名师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义务支教、政策宣讲、社会调查、科技支农和生产实习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中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志愿者、建功立业先进典型、“四个最美”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青春榜样。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说:“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魂聚气,创新内容载体,让文明成为一种自觉习惯,成为校园最美的精神底色。”

(信息采集:黄晓青     审核:刁巧燕)

转载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80402/html/index_content_002.htm

 

扫一扫分享本页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