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创设三大载体实现五维均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6-10-24 10:22:58   本站原创   人气:4581
来源:宝鸡市教育局
      宝鸡古称陈仓,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和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全市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6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39所,其中义务教育段691所,在校学生29.7万人,专任教师2.5万人。
      近年来,该市以“建设教育强市,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统筹力度,基本形成城乡协调、一体发展、稳步推进、优质均衡的发展格局,多项工作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次。该市在全国率先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率先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1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教师团队交流、中小学德育行动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交流经验。目前,该市所有县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验收。该市的主要做法和举措是:

坚守一个理念:努力办好每一所学
 
      优质均衡事关教育成败。目前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扩张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这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后,上好学、学的好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寄予最大期望的问题。从宏观来说,由于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等客观差异,加之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包括人口在内的生产要素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城镇成为优质资源、优秀人才的集聚洼地,由此带来区域、城乡教育的不均衡。从微观来说,校际之间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基础的不同,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各种因素叠加,造成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加之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择校热、大班额等痼疾治而不愈。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息息相关,是地方政府的优先发展工程。近年来,该市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职责,按照“政府主导、全面统筹、协调推进、一体发展”的思路,坚持一手抓均衡,一手抓质量,努力抬高教育基底,有效缩小校际差距,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想方设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城乡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


太白县山区孩子奔向幸福未来
 
创设三大载体:让优质资源有序普及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削峰填谷,也不能拔苗助长,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既抓外延,也抓内涵,才能步步攀高、久久为功。为此,该市创设了“两行动,一创建”三大载体:
      一是普优行动。针对优质教育资源有限性与群众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创新启动“优质教育普及行动”,包括标准化校建、名校孵化、校长教师交流、师训创新、教育信息化和“高效课堂”推进等六项工程,全方位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量质并进。以标准化校建工程为抓手,全力缩小城乡办学硬件差距;以教育信息化工程为抓手,重点建设“三通两平台”,有效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水平;以名校孵化、校长教师交流和师训创新工程为抓手,在学校管理、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及教师培训等方面搭建“立交桥”。普优行动实施三年来,使县域内教育资源实现全方位“打通”,有效改变了城乡二元、资源独占、旱涝不均、封闭发展的窘境,下活“一盘棋”,打好“组合拳”,让名校、优校担起结对帮扶的责任,让联盟学校持久补血、捆绑发展、加快跟进、补短对齐、追赶超越。今年又启动实施“宝鸡市城乡教育联盟”,首批组建4个县区联盟,由城四区结对帮扶四个山区县,探索出了一条跨县区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宝鸡市在眉县青化中学召开“促内涵,提质量”现场会

      二是德育行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启动“德润宝鸡·书香陈仓”中小学德育行动,以“书香养德”读书励志、“真情润德”感恩回报、“仪式育德”庄重教育、“行动立德”志愿服务、“课堂蕴德”德育提升、“携手弘德”家校育人六大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发《美丽宝鸡》地方课程,广泛开展中小学感恩周、读书月、合唱节、社团活动、角色体验、研学旅行等活动,着力打造“小、实、近、亲”的德育特色,教育部、省市领导高度评价,《光明日报》等中省媒体追踪报道。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联合民政、关工委、妇联、团委等多部门联合启动“好家长·好家风”家庭教育绿荫计划,通过每月举办一期“宝鸡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每天在“宝鸡市家庭教育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在每一所学校建立家长义工队伍、共享家庭教育社会资源等方式,把德育进一步拓展到每一个家庭。鲜明、持久而广泛的德育行动,为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健全人格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宝鸡高新一小国学堂在活动

      三是教育创强。实施“教育创强工程”,把国家、省、市“三级四类”教育创建项目进行整合,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必选项”,以省“双高双普”县为“前置项”,以省教育强县为“升级项”,率先启动“宝鸡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区别城市、川塬和山区,合理设定创建时间,板块式、梯次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与县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每项创建给予80-200万元的奖励,同时对县委、县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职责同步考核,市财政每年用于创强奖补资金超过1000万元,极大调动了县区抓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了“县县有目标,年年上台阶”的争创格局。今年,该市政府将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双高双普”县两个全覆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目前第一个“全覆盖”已经实现,第二个已经完成过程督导和回访督导,整改任务基本完成,将在年底前接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正式评估验收。
 
实现五维均衡:促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该市各县区把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作为控制性基准,坚持保底线、补短板、提质量、促内涵,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实现“有质量的公平”。
      一是办学条件均衡。编制《宝鸡市主城区学校布局规划》,为城区义务教育扩容留足空间。“十二五”期间,撤并中小学604所,新建中小学34所、改扩建635所,建成寄宿制学校310所。通过实施新课程新配置、阳光健体设施保障和书香校园建设三大教育提升工程,义务教育装备全面更新。累计投入56.9亿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生活设施改造、体育运动场和教师周转宿舍改造项目2738 个,彻底消除砖土木校舍,实现安全供暖全覆盖。率先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普及电子白板,中心校以上消灭“土操场”,功能部室和教学装备全面升级。按照“净化先行、绿化为主、亮化增色、文化提质”的思路,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和文化建设工程,“一校一品”成为靓丽风景。
      二是师资配置均衡。作为全国试点,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和农村教师培训机制改革,浸入式、菜单式培训让12万人次从中获益。加强薄弱学科师资建设,构建起4320 人的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三级三类”骨干体系。采取“三级管理、双向交流、城乡互动、团队接力”的新模式,由城区学校副职或中层领导带队,精选3至5名骨干教师组成团队,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住校工作,带动联盟学校从理念到管理、从教研到质量全方位提升。由受援学校组建团队对岗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四年共交流教师4517名,其中骨干教师占30%以上,有效解决了好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问题。实践证明,团队式交流突破了单兵支教的局限,有效改变了农村中小学师资薄弱、课改缓慢、管理落后的局面。同时,采取发放补贴、优先晋职、荣誉奖励等政策机制,落实特岗计划和乡村教师待遇,引导教师到农村长期任教,有序推进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三是教学质量均衡。近年来,该市在全市中小学大力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按照“顶层设计、系统联动、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行动策略,五年累计列支资金53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星级校创建,目前全市实验校达673所,占中小学总数的71%,6个县实现了整县推进。去年11月,首届西北地区课堂博览会在该市召开,全国各地1600余名教育专家和教师齐聚宝鸡,共度宝鸡课改时间。不断探索和推进名校孵化工作,按照“以强济弱,共享共进”的思路,促进优质校与薄弱校深度融合、捆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经过几年实践,该市各县区突破了联盟学校定期互访、观摩听课的单一模式,逐渐形成资源共享、师生共育、课题共研、文化共建、质量共进的新生态。
      四是就学机会均衡。针对择校热、大班额等普遍问题,该市严格落实教育部“小升初”工作意见,坚持“两为主”原则,要求县区采取随机派位、设立分校、校际联盟和学区化办学等方式,落实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各县区均核定了辖区学校划片范围,出台了招生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升学流程和办理程序,并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做到了公开透明、便利民生、全覆盖、无盲点,有效净化了办学环境和招生秩序。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障儿童的就学保障,确保平等入学、就学、升学。连续六年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严格禁止跨县区招生,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定向投放到薄弱初中的比例提高到50%,积极化解初中择校问题。
      五是学生资助均衡。该市率先在全省实施“蛋奶工程”,2012年与中省“营养计划”并轨,2014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全市受惠学生16.5万人。实现各项教育资助政策无缝隙、全覆盖,年均发放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各类助学金、免学费等资金3亿多元,惠及学生90多万人次。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办学条件国内领先的市特殊教育学校,全市目前有特教学校6所,切实保障了残障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凤县在全市率先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
 
凸现四个特点:开创均衡提升新局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协同。该市在推进过程中,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化、本土化、创新化发展,在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宝鸡特色。
      一是市县政府全程主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向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面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该市政府始终担当有责,从战略层面加强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机制革新,创设灵活、有效、可操作的工作载体,发挥项目、资金、考核、督导的导向功能,努力调动市级部门和县区政府的积极性,使各种资源向义务教育、特别是薄弱地区和学校流动,做到让教育先进县区有动力、中等地区有压力、后进地区有希望,在加快发展中实现动态均衡,形成你追我赶、良性竞争的“波浪式”进阶态势。
      二是教育系统全员行动。在这场均衡发展攻坚战中,该市教育系统始终担当先锋队和主力军的作用,在教育管理、师资配置、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文化建设、安全保障、质量监测、督导评估等方面,均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中小学德育和优质资源普及方面,搭台唱戏,开渠改水,借势发力,促进了资源流动和要素均衡,极大解放了教育生产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教育办的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在近几年省统计局组织的民意调查中,该市群众对中小学教育的满意度由2010年的84%上升到91.16%,“两代表一委员”满意度达到96.67%,呈连年上升态势。
      三是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社会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土壤,是兴教之基、力量之源。该市人大、政协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视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听取专项汇报,提出意见建议。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教育均衡发展,经常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效,排疑解惑,传递民声。该市教育局多次参加市电视台、市电台举办的“百姓问政”“行风热线”等节目,现场解答群众咨询,主动应对群众呼声。市教育局还办好教育官网、微信公众号、教育杂志、教育电视台,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政策,凝聚社会共识。各县区也采取公示教育规划、发倡议书、组织慈善募捐、举办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发展。
      四是教师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仅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了一大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使农村娃直接受益,而且壮大了师资力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好教师,进一步激发了义务教育的内生活力。如今,该市各县区农村中小学基本配齐了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和通用技术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逐步解决,学生们全面成长有了师资保证。通过教师轮岗交流,一大批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带去了新思维、新教法、新课堂,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促使师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素质教育理念向农村延伸,许多学校开办刺绣、泥塑、剪纸等校本课程和航模、舞蹈、射箭等学生社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曹蓉同学取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决赛第二名的好成绩。(文图/杨爱魁)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