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构建“大实践”育人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23-09-15 18:53:28   本站原创   人气:5810
来源:高校学生工作部(高校学生工作处 教育团工委)
      2023年暑期,西北工业大学8300余名学生前往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与重点领域感悟时代脉搏、坚定理想信念,在田间地头和村镇社区亲临乡村图景、亲历振兴伟业,在科研单位和国防院所了解产业变革、追寻总师文化,在社会课堂和生动实践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唱响青春之歌。
      ——谋划精准布局,设计多样主题。该校团委协同党委学生工作部、国际合作处、艺术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以体系构建、品牌塑造、成果转化“三元”为抓手,实现社会实践组织化、特色化、长效化,构建“三元三化”实践育人体系,创新推行“揭榜挂帅”重点团队立项,打造“青悟新思想”“青担新使命”“青筑双创梦”“青展新风采”“青寻总师文化”5大专题、14个专项、20支重点实践队、202支定向实践队,其中31支实践队立项为国家及省部级专项团队。通过社会实践信息化系统专项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指导与过程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展现青年担当,在基层一线真行、真学、真做。
      ——发挥学科优势,凸显工大特色。该校学生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学校学科特色,从重点领域和创新科技中获得行动灵感,感召时代呼唤,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航空学院“小航模·大梦想”实践队赴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开展航空科普宣讲及实践教学,为彝族的孩子们播种“航空梦”,获央视新闻直播节目《青“村”有你》深度报道,总浏览量超五百万;航天学院“追火箭的年轻人”实践队赴酒泉、西昌、文昌等地,用镜头记录航天发射,用摄影讲述航天故事;机电学院“红智”实践队赴延安,用人工智能为非遗文化插上创新翅膀。
      ——深入村镇基层,亲历时代变革。该校学生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组成47支队伍深入陕西、贵州、广西、云南、新疆等地的田间地头和农村小院,以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寻访农户、走访村镇企业等方式,了解各地村镇在优势产业中发展文化经济,记录民族团结生动图景,调研民俗文化传承现状。软件学院“调访秀美秦巴,绘写振兴画卷”实践队赴汉中镇巴,感悟巴山精神如何带领当地村民走出特色脱贫致富之路;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如画‘毕节’”实践队赴贵州乡村,绘制少数民族风情图画,与当地留守儿童共同制作墙绘,设计文创系列产品40余件。
      ——实抓育人广度,尽展青年风采。该校学生以“实践调研+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实践模式,围绕“青筑双创梦”专题,联动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电子信息学院“科技赋能传承敦煌文化,数字文创传播中国精神”实践队赴敦煌石窟了解数字化虚拟保护技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拼接示范壁画,认识到构建“数字敦煌”的重要意义;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创绿江南,金陵拾慧”实践队赴南京谷里、阳澄湖等六地,以“用科技传递大闸蟹产业的温情”为调研主题,深入企业和乡村,调研机械化捕捞、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多行业;计算机学院“黄河天下”实践队赴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黄河流域水文预报模型学习与研讨,与水文资深专家深度沟通交流,用人工智能助力黄河水文预报。实践项目“创绿江南,金陵拾慧”“黄河天下”均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
      ——追寻总师文化,传承军工情怀。该校学生前往国防重点单位、党政机关及基层单位走访,通过实地调研、采访访谈等形式,以青年视角探寻西工大“总师文化”的传承和实践,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动力与能源学院“我心澎湃”实践队赴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研究所,与总师面对面交流,体悟总师文化的深刻内涵;自动化学院“梦想启航——探索中国航天的辉煌篇章实践队”赴航天五院、航天九院开展实地调研,聆听校友介绍,鼓舞了队员们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拼搏的热情。
 

( 实习编辑:王舒   责任编辑:周雨曦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