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五个强化”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20-06-10 18:15:53   本站原创   人气:10753
来源: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以“全面展开,重点建设”为基本思路,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
      ——建章立制,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制定《长安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为目标,以“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分类指导”为基本原则,以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为主要任务,以强化队伍教育培训和完善质量监控为抓手,形成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方案。二是出台《长安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到教师教学考核中,引导全体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资金,分三批支持90位教师深度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同时依托学校行业优势学科,重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强化过程管理,构建“学生-同行-督导”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给予奖励,并在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支持。
      ——落细落实,强化课程建设。一是依托优势学科开发行业课程思政。学校围绕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行业文化,研发了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行业特聘教师共同参与的“交通强国”“地学人与国土文化”“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系列行业课程思政。目前3门课程已在全校范围类开设选修课,深受学生好评。未来2年内将建成“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在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激发学生投身行业、献身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围绕专业建设构建课程思政示范群。学校在注重发挥教学名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鼓励相关学院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备课,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之中。2019年投入60余万元,遴选资助具有代表性6个教学团队,围绕29门专业示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覆盖6大学科的专业课程思政示范群,不仅充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投身国家建设的远大志向,而且为在全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示范。三是依托教学创新推进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按照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管理办法,对标每一位教师有一门课程思政、每一门课程有思政元素的要求,动员全教师深入挖掘梳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和全过程。同时学校通过实施“‘校、院、系’三级教学改革推进计划”,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目前全校约300门课程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方面融入了思政元素,学校全课程育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抓严抓实,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学校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二是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省部级示范课堂的引领辐射作用,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专业系(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三是建强行业思政课程团队。学校树立“大思政”教育理念,发挥学科和行业优势,组织校内外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公路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7个学院近30名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密切配合,组建了交通、国土、建筑三大行业思政课程教学团队,实现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特聘教师”同上一堂思政课。
      ——选树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一是打造典型示范课程。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推进典型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典型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交通强国》课程以“交通强国”战略为切入点,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讲“中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历史发展脉络”“交通强国战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交通强国战略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地位”等内容;公路学院教师主讲“中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基本理念、基本现状、发展趋势”等内容;陕西省交通部门专家主讲“陕西交通强省建设和‘追赶超越’的实施计划”等内容,全方位、多维度阐释中国“交通强国”战略及陕西省交通强省基本战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课程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探讨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的必要性,体现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职业担当。《材料前沿讲座》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介绍新材料在国防、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激励其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努力进取。《机械系统动力学》课程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教学中通过对理论的讲解和现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中的热点和出现的奇迹,从力学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文化自信。二是拓展典型育人场景。为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深化对学校特色学科的了解,学校先后邀请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教授、原杭州湾大桥建设项目部副总指挥兼总工程师吕忠达教授、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尤占平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教授、杰出校友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晓曼教授以及校内各学科多位专家教授,围绕个人事迹与学生开展面对面学业引导及专业介绍等方面的交流和讨论;利用暑期开展工程实践教育活动,工科实验班师生先后前往港珠澳大桥、沪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终南山隧道以及国土资源、城乡建设领域的大型国企、科研机构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行业的认识,激发了成为“大国工匠”的使命感。
      ——多方联动,强化支持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二是加强协同联动。加强教务处、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宣传部、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各专业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四是提供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

( 责任编辑:张晨悦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