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力做好就业“云”服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20-02-29 09:34:02   本站原创   人气:1700
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服务态度,搭建完善“调研统计、线上招聘、指导咨询”三个平台,推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精准对接、线上招聘、线上就业指导服务和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等四项重点工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大数据支撑人才供求精准对接

      为克服线上招聘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春招正式开始之前,该校就业中心已主动对接了中国电子、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200余家重点单位,了解用人单位招聘计划和后续招聘安排。同时,就业中心结合毕业生生源信息确认、毕业生网上签约等流程,在就业系统中嵌入网上调查问卷,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意愿、就业进展和就业结果。
      通过近五年对毕业生的调研,根据毕业生专业成绩、外语能力、科研经历、实习经历等与就业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就业中心会大致判断不同类型学生基本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匹配度,结合毕业生求职意愿,分类收集毕业生简历,向五年来招聘该校毕业生较多的不同类型单位进行重点推荐,提高就业成功率。
      1月31日,学校就业中心发布《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诚挚邀请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就业QQ群等发布招聘信息,并通过空中宣讲、线上远程面试的方式进行招聘。就业中心还将每日收集的招聘信息汇编成文档,转发毕业班辅导员和毕业生,做好线上招聘会引流,确保就业信息畅通。
      “学校举办的各类就业宣讲会和招聘会是学生就业最主要的渠道,从以往的统计来看,近三分之二的毕业生是通过校园招聘会落实用人单位的。但现在由于疫情防控,学校和用人单位的线下招聘会全部停办,我们也在积极探索线上平台的搭建和使用”,本科生就业办公室主任尤吴晶说道,“3月9号,我们将举办线上空中双选会,希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能够积极参加,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就业指导团提供就业指导

      就业中心为帮助毕业生做好就业政策解读、就业手续办理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组建“大咖团”。团队包括受过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认证的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行业中发展较好的校友和企业中的资深从业人员。收到咨询预约和主题安排后,他们会在规定时间内组建QQ群聊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我们最近制作了调查问卷,主要是了解毕业生对于找工作的态度,就业意向和困惑等,看看需要我们做什么来为学长学姐们更好地就业服务”,现在海棠八号书院读大二的王顺祥是就业协会服务部部长,也是就业中心派驻学院的就业信息员,他介绍道:“我们会向毕业生们宣传一些就业指导活动、就业政策信息等,他们也可以通过我们来预约就业指导团的个体咨询时间和主题。”
      除了专业的就业指导团,就业中心还积极探索毕业生线上就业指导服务的模式转变,整合资源,发布就创业直播平台和《大学生职业发展》慕课,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准备、简历制作、职业选择、就业信息收集等方面线上课程;依托就业系统,为毕业生提供签约、违约、毕业生推荐表、各类证明材料等就业手续的线上办理;通过就业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就业客服QQ,及时回复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就业手续和就业指导的咨询,实现就业服务不断线。

一生一策帮扶困难群体

      “叮!同学你好,你的1000元求职创业补贴已发放至你的交通银行卡,请查收!”年前,就业中心给每位困难群体毕业生发放了1000元求职创业补贴,为他们提供求职经济保障。暖心的并不只是资金的帮助,还有就业中心建立的立体化三级就业帮扶体系。
      学校层面,注重加强政策引导,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制定了困难群体毕业生“一生一策”帮扶预案,建立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台账,定期跟进就业进展,帮助困难群体毕业生全面高质量就业。学院层面,加强就业引导,实施个性化指导,实行“一人一策一档”,明确帮扶措施、帮扶时限和帮扶成果;学生层面,强化典型激励,毕业班成立就业帮扶小组,发动学生骨干积极帮助困难群体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实现共同就业。
      受疫情影响,线下校园招聘会取消,但该校运用科技手段和优质服务,尽最大努力去破除物理空间隔离对毕业生求职造成的影响,帮助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 责任编辑:周雨曦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