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开讲啦》走进西安交大 陶文铨教授讲述西迁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8-04-11 17:09:18   本站原创   人气:30968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2018年4月1日,央视《开讲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系列节目录制第一站走进西安交通大学,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值传热学知名专家陶文铨教授深情开讲。一个个动人的西迁故事,带领观众们回到了曾经的西迁岁月。


央视综合频道《开讲啦》栏目走进西安交通大学

交大西迁,扎根黄土仍枝繁叶茂

      1956年,交通大学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上海徐家汇搬迁至西安,陶文铨院士正是交大西迁后培养的第一批学生,“交大无论在哪儿,我都要考!”就这样,他来到西安,见证了校园里的梧桐树从手臂般大小到长成参天大树。他表示,自己受到西迁老教师种种动人事迹的感召,受到“西迁精神”的长期熏陶,是“西迁精神”的最长受益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值传热学知名专家陶文铨院士讲述西迁故事
      
      陶文铨院士以四张极具“西迁精神”代表性的老照片为主线讲述交通大学西迁的故事:老校长彭康率领四位教授和两位干部在西安城外选择校址;交大工人师傅忙着搬运西迁设备;交大师生在草棚大礼堂听报告;第一代热工教授陈大燮和青年教师交流教学方法。西迁师生们克服了水土不服、资源短缺等各种困难,在贫瘠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座教学楼,没有场地,就用竹子为柱,篱笆作墙,茅草封顶,在草棚大礼堂里听取报告,对于教学更是一丝也没有怠慢。当屏幕上出现西迁老教授陈大燮的照片时,陶文铨院士面对大屏幕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动情地说:“陈大燮将一生献给了交大,离世时还将积蓄捐赠给交大设立奖学金,我们永远怀念他。”
      交大西迁还离不开当时当地的建设者,侯连祥和彭祖良就是参与者西安交大从无到有的建设者,他们来到录制现场,共同回忆着那段过往。得知交通大学要西迁来陕,西安市政府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队在兴庆宫旁开始建设新校园,为了确保1956年秋季正常上课,他们加班加点,三班倒,侯连祥带领的瓦工队连续奋战,保质保量完成了中心楼、东楼和西楼的屋顶施工。彭祖良作为联络人,蹬着自行车在西安市委和交大回来奔波,熟悉新校园工程建设的进度,各种重要的文件都经由他的手传递。他们表示,能够为交大西迁作出一点贡献,为大树西迁创造良好的土壤,很荣幸也很骄傲。

西迁新传人,弘扬传统且砥砺前行
 
      西迁虽已时过六十余年,但是“西迁精神”却一直引领着交大师生向前奋进,当代青年更是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发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节目录制现场,6名青年代表对话陶文铨院士,从理想信念、职业选择、学习工作等方面交流探讨“西迁精神”的时代意义。
      作为国际数值传热知名专家,现年79岁的陶文铨院士仍然长期坚持在本科生教学第一线,在教学上一直坚持着“高标准、严要求”。经历了五代人的发展与努力,陶文铨院士所在的西安交大工程热物理学科硕果累累。作为该校第三代的热工教师,陶文铨院士长期从事并推动促进了我国计算传热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他骄傲地表示,是陈大燮等西迁老一辈的付出,奠定了学科成功的基础。
      该校航天学院研究生屈帅表示,陶文铨院士对科学的态度深深打动了自己,特别是他的那句“学到老,活到老”,把平时说的“活到老,学到老”顺序变换,传达出陶文铨院士不断汲取新知识的学习态度,这是青年学子应该秉持的,应当胸怀大局,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该校生命学院大二学生李晨玉表示,能够感受到老一辈留给青年学子的精神财富,自己一定倍加努力,为学校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