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2018年度质量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9-02-12 11:19:25   本站原创   人气:1526
来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安康市教育体育局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本县唯一一所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成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综合性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82年由政府统筹兴办,隶属于紫阳县教育体育局。校园占地面积25639平方米,校舍面积23000平方米,资产总额为4054万元。
      1.2 学生情况
      目前学校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共有586人,成人技能培训年培训超过8000人。
      中职学历教育方面,2016年招生228人,2017年招生226人,2018年招生218人,三年共招生672人,现有586人,巩固率为87.2%。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主要分布在电子商务、茶叶生产与加工、平面与美术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学校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在校学习目标明确,积极上进,升学愿望强烈。近年来,各专业就业学生与前一年相比有所减少,但升入高一级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明显增加。各专业学生就读率高,辍学率减少。2017—2018学年度,各专业毕业学生共123人。主要为电子商务、茶叶生产与加工、平面与美术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专业。学校安置学生的就业率为100%,对口就业率为30.1%,学生就业稳定率在91.2%,较上一年度对口就业率提高0.2%,学生就业稳定率提升2.25%。
      成人技能培训涵盖修脚师、特色烹饪、家政月嫂、电子商务、建筑劳务、茶艺师六大培训项目。2018年截至目前共完成免费职业技能培 136 期 7544 人。其中:修脚师86期5594人,家政月嫂9期295 人,特色烹饪10期448人,建筑劳务1期30人,电子商务11 期397人。参训学员中,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684人,其中:修脚师2365人,家政月嫂74人,特色烹饪157人,建筑劳务16人,电子商务72人。培训后就业率为70.3%。全年共投入资金1000万元,生均798元,其中用于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80万元。和上一年相比较,培训总人数略有下降,培训质量和社会效益继续上升。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3人,生师比为15.62:1。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0人,大专学历2人,硕士学历占比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5.34%;高级职称教师6人,占比14%;“双师型”教师12人,占比27.9%。学校目前有兼职教师6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14%。各项比例和上一年持平。
      1.4设施设备
      校园占地面积25639平方米,生均42.1平方米;校舍面积23000平方米,生均37.77平方米;实训基地建筑面积6580平米,资产总额为4054.2571万元。其中房屋价值总额3232.2588万元,设备总值584万元。
      学校拥有各类实训室21个,实训工位680个,生均 1.11 个;实训设备总值520万元,生均 8538 元;拥有1 个占地30 亩的茶园实习基地,6 个企业实训基地。
      学校建有一栋学生公寓,100 间宿舍,建筑面积 4099平方米,可住宿 800人,生均 6.73 平方米,8人间,上下铺,1人1床,盥洗室、厕所、阳台等配套设施齐全,配有专职宿管人员,管理制度齐全,24小时值班管理,学生宿舍暂无降温取暖设施;一栋培训公寓,供成人技能培训学员住宿,建筑面积 4099平方米,4人一间,安装有降温取暖设施。
      学生有专用餐厅上下两层,建筑面积 1068平方米。学生食堂功能区设置科学合理,设施配备到位,符合卫生要求。
      学校配备有专用开水房,建有浴室,洗衣晾衣设施齐全。
      全校共有学生厕所蹲位男生70 个,女生 70 个,厕所设置有洗手设施。
      学校体育场地占地 2000平方米,新建了塑胶200米环形跑道、80米直跑道;标准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台4副。
      学校共有各类部室 31 个,总面积 680平方米,办公电脑等设施完备;教室 25 个,总面积 1568平方米,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档案室、卫生室面积符合标准;图书总量8800册,生均14.45册。
      与上一年度相比,学校体育场地及附属设施更趋完善。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双提高”(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以为普通农村家庭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宗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文化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年来,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86%、专业技能合格率为93%,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98%,毕业率达到了94%以上。
      2.2在校体验
      一年来,学校坚持以“招得进、学得好、留得住、出路畅”为教育教学目标,不断调整学科结构、加大专业课及素质类课程比重,调整教材结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调整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推行现代化教学技术及资源的运用,积极创新学校办学思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加强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的组建与管理工作,建立艺术教育和技能实操指导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兴趣指导与训练工作,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氛围与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升,学生对于学校的满意度,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2.3资助情况
      2018年春季免学费人数520人,秋季免学费人数576人,享受助学金人数春季387人,秋季438人。目前拨入免学费补助资金46.6万元,助学金38.7万元,秋季补助资金还未到。享受菜篮子生活补助402人,补助资金6.03万元。学校减免困难学生住宿费0.28万元。社会资助36人,资金2.22万元。
      2.4就业质量
      2018年学校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电子技术、茶叶茶艺、电子商务五个专业共毕业学生117人,114人就业,就业率97%,对口就业114人,对口就业率为100%。升学25人。学生初次就业工资3500左右。各项数据基本和2017年持平。
      2.5职业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办学宗旨,关注、重视学生学校教育和终身发展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践中,着力于指导学生依据个人特点,学会自我分析,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明确个人职业发展方向,提高自主就业,立志创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即将走向社会做好就业准备。  
      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反馈,本学年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充分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吃苦耐劳,综合素质高。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坚持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出发点,以培植学校特色骨干专业为重点,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为宗旨,统筹专业设置,调整专业布局,强化主干专业,创建特色专业,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紫阳地域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技能人才支撑。根据我县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实训设施设备、招生就业等情况,将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等专业,作为学校长线骨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将茶艺与茶叶制作专业建设成为区域特色专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学校将进一步明确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年将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新建学前教育和形象设计专业,努力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非常注重专业课程的调整与设置工作。主要举措是:根据相关专业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才市场调查与毕业生跟踪调查,按行业标准确定专业教学目标,按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专业课程架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学校所有专业设置均严格遵循专业设置程序,符合国家规定,具备开办条件,无设置目录外专业,专业设置管理系统按照上级要求,做到专人负责维护,定期上传数据,运行总体平稳。
      3.2教育教学改革
      一年来,学校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构建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
      一是调整了学科结构,加大了基础及素质类课程的比重。学校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主体,实践操作为重点,大力开发素质类课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岗位合格为目标,联系实际,讲求实效,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注重了专业课程的优化整合,同时也加大了素质类课程的整合及开发力度。学校现已开设的素质类课程主要包括:普通话与口语交际、礼仪修养、心理健康、公共艺术—书法、公共艺术—美术、音乐基础与紫阳民歌,以及具有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等,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课程体系和职教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受教育者需求的不同,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素质类课程的开发力度,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结合专业及课程特点,积极推进专业技能实训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大力开发人文类、科技类、地方文化类的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结构,增强学校课程的选择性。
      二是调整了教材结构,加强了校本课程开发。科任教师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灵活切实处理教材,使文化科学知识达到浅、广、适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并让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学校每位教师都能承担至少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工作。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开发了若干门人文类、科技类、地方文化类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完善了学校课程结构,增强了学校课程的选择性。
      三是调整了课堂结构,转变了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改自习课为正式课,课堂教学上教师加大了练习量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想尽办法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自修能力。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转向知识学习的引导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人生发展的同行者。大力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培养、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是积极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大力提倡现代化教学技术及资源的运用。加强了校园网络系统的维护、升级与管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强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大了对学校网站的开发力度,不断丰富、充实和及时更新学校网页内容。
      五是积极创新学校办学思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①坚持“为群众办学校,为百姓育英才,为社会作贡献”的办学宗旨,弘扬“惠民济困”精神,倡导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②全面参与学生发明创造、信息技术、学科能力等各类竞赛,建立参赛学生发现和选拔制度,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力争在获奖人次、获奖层次上有所突破。③坚持并强化艺术教育和技能实操指导工作,建立和完善书画、声乐、器乐等工作室,加强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的组建与管理工作,建立艺术教育和技能实操指导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兴趣指导与训练工作。
      3.3 教师培养培训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创设条件与机会,为促进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等多种途径,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促进学校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奉献、合作的良好师风,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大力弘扬勤奋求实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是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对特岗教师(实习、实践)的培训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鼓励年轻教师勇挑重担,力争早出成效,打造一支具有“积极进取、敬业乐群、崇尚实践”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
      三是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和“骨干教师”“ 教坛新秀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打造优秀专业团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个以名师为核心、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群体,逐步形成了与学校5个长线专业相配套的专业团队。
      四是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创建“学习型学校”“科研型学校”,形成人人讲学习、人人爱学习的氛围,用科研来指导和提高课堂效率。采取自我反思、教师互助、专家引领等措施,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研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能力,塑造了“终身学习、充满活力”的教师群体良好形象。
      五是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所有教师都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或辅助教学。
      3.4 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主要从完善制度和强化过程管理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体系,立足于制度管人管事来规范各种办学行为。
      教学上坚持教学常规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促进教学秩序科学化、系列化、制度化。加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估,完善了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实行了优教奖励制度,进一步拉大奖励差距,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陆续建立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教学管理工作职责》《教师备课基本要求(试行)》《评课基本要求和标准(试行)》《教学工作评估细则》等制度。
      学生管理上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制定了涵盖课堂纪律、宿舍卫生、日常礼仪等方面管理细则,奖惩结合,突出动态管理和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上级各项财经纪律和制度执行。
      后勤管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服务理念和物尽其用。
      安全管理制定有各种安全预案,安全教育常态化,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作到未雨绸缪,将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学校注重管理队伍的梯队建设,做到老中青有机结合,通过岗位练兵、轮岗、竞聘等方式培养年青管理人员。同时通过分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提升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德育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通过德育课程教学,结合德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激活学生的道德自省和道德需求,实现了品德内化和人格自我完善,塑造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规范德育课程实施。
      在德育课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原则及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认真按上级要求执行。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德育课程及德育内容的研究,坚持“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突显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使德育有效性落到实处。
      二是突出德育为首,追求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作为办学目标,学会做人排在第一位。首先通过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学校首先注重了班主任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努力提高青年班主任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健全了对班主任和见习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逐步实现德育管理制度化、内容课程化、教育社会化、学生自主化、工作科研化;其次重视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活动,重视德育思想认识和德育实践体验的结合,坚持“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由原来单一的说教为主的教育形式逐步走向“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多种方法互补、多种渠道着力的全方位教育体系;第三,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学科能力等竞赛,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展现风采。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阵地,如校园广播、宣传长廊、橱窗、手抄报、班级宣传板报、校报等做好宣传工作,结合学校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校园歌会及各种主题活动节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开了阔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提升了文化品位;同时,积极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在14届文明风采活动中,学校84名同学参赛,其中42件作品获奖。
      3.6党建情况
      学校现有党员18名,其中男性党员10名,女性党员8名。支部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纪检委员5人组成;党员总数约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35%,35岁以下的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33%。 
      一是明确党支部职责地位,加强组织力量,完善组织机构,突出党组织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支部领导核心,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实党建工作人员力量,实现党建工作由“务虚”向“务实”转变。创新活动形式,努力探索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助推学校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作模式。
      二是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党支部中心任务。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思想,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注重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三是健全完善“两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利用网络媒体,创新学习平台,抓好全体党员的学习、全体教职工的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了党员队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四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和八项规定,深入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财务纪律,强化对学校可能诱发违纪违法问题的关键环节监督执纪,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防患于未然。
       五是加强民主管理,落实党组织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制定党组织会议制度,明确党组织参与决策具体内容和程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健全沟通协调制度,制定沟通协调制度,对重大议题和事项,党组织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沟通酝酿、形成共识。健全监督制度,党组织要定期组织党员、教职工代表等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和重大事项情况通报,保证对决策实施的监督。
      六是发挥群团组织职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学校发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师生的努力和社会、家长的关心支持。群团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关心人、服务人、凝聚人的工作。注重调动学校各方面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校的快速、全面、可持续发展。
      七是精准扶贫工作紧张有序推进。按照县扶贫指挥部统一安排,学校包联东木镇军农村。一年来,学校在引导军农村新民风建设、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村级路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十几万元,同时选派党员干部对军农村二组进行结对帮扶,为贫困户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健全了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学生企业实习实践管理办法》《实习带队教师管理办法》等校企合作专项制度。学校主要在三年级开展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都到校企合作企业,实习过程严格按照上级的相关政策实施,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相结合,学生专业知识与岗位能力提高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相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学校合作的企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省内的茶叶及茶文化企业,如富士康集团、华硕电脑、宏致电子、彩晶电子、精诚科技集团、大唐御品,苍山拙一木,和平茶叶、盘龙茶叶等,合作的方式主要是校企共同打造完善的学生实习和就业体系。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主要在三年级开展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都到校企合作企业,实习过程严格按照上级的相关政策实施。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为更快的提升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破解县域内办学资源不足的现状,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拓宽办学门路,通过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解决专业、师资、实训等方面的难题。现在正处于落实阶段的有三个。一是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以3+2模式共建学前教育专业;二是与省内精准扶贫支援单位西安航空学院建立技能鉴定和技能培训方面的受援项目;三是借助苏陕合作平台与江苏常州商贸旅游学院就电商、茶叶两个专业进行专业深度合作。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与县人社局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整合资源,积极加强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在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创业致富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5.2社会服务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学校配合县人社局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五大工程”。截止 2018年11月15日培训人数共计7544人次,学员通过培训直接走上就业岗位达到60%。为贫困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零成本”的投入,“封闭式”的教学、“全程化”的服务,带动了全县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增加了收入。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专业
培训期数
培训人次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职业茶农
14
649
手工制茶
3
85
劳动力转移培训
焊接工
2
91
教育精准扶贫培训
修脚师
86
5594
特色烹饪
10
448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电子商务
11
397
建筑劳务
1
30
家政月嫂
9
295
合计:
 
      136
      合计:7544
      5.3对口支援
      学校包联东木镇军农村。先后组织村里闲置劳动力开展了修脚师培训,到村活动中心进行特色小吃培训及家政服务培训。为改善村办公条件,先后为村委会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空调等办公设施,增加消毒柜、冰柜、抽油烟机等生活服务设施,为村级路、连户路出资5万元,为军农村所在的先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投入3万余元。一年来。为包联村累计投入资金十余万元。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2018年各项政策性经费基本落实,教师工资、各项保险及津补贴都落实到位,生均补助资金基本落实。运动场地软化、设施设备购置及大型维修项目资金落实300万元。各项培训补助资金60万元落实到位。
      6.2政策措施
      县政府和主管局今年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协同发展。一是首次将职教中心纳入到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奖励体系;二是按照双高双普标准制定了高中教育发展规划,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三是对学校人事编制进行重新核定,有望缓解学校师资力量不足难题。
      7.特色创新
      学校目前基本形成两大优势办学特色
      一是省级示范专业“茶叶生产与加工”立足县域富硒茶叶经济发展需要,五年来共培养了中高级评茶员、中级茶艺师、茶业加工工1500余名,为当地茶业产业输入了大量紧缺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茶叶专业建设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两名专业教师取得了国家级茶艺技师、高级评茶员、茶艺培训师等资质,成长为紫阳茶叶行业知名培训教师。茶叶专业学生2015年在湖北天门举行的“陆羽杯国际茶道邀请赛”上作为陕西省唯一一支代表队受邀参赛,并荣获铜奖。2016年,学校组队参加陕西省茶艺大赛获得三等奖。2017年,学校在陕西茶行业“十佳评选”中荣获陕西省“十佳茶学机构”,学校茶叶专业学生参赛的《茶觉》进入决赛并获优秀奖。
      二是“紫阳修脚师”品牌初步形成,影响力已经开始辐射省内外。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成人技能培训中心逐渐走出了一条“政企合作+免费培训+定向就业+收入保底+保障服务”技能培训脱贫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培训学员近2万人。“零成本”的投入,“封闭式”的教学、“全程化”的服务,带动了全县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增加了收入,“一年脱贫、两年建房、三年买车”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同时这一模式也带动了合作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既解决了参训人员学了技能却无法高质量就业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岗位员工匹配度低的问题。以修脚师培训为例,技能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定向为合作企业远元集团输送学员,帮助其开办店铺1500余家。目前,紫阳修脚行业在全国29个省、市分布修脚企业130多家,开办修脚店5000多家,一般员工月平均工资在4000元以上,年薪50至300万元的近千人,从事修脚行业的从业人员达1.8万人,年创经济收入超过6.8亿元,是该县财政总收入2.9亿元的2倍多,超过全县年劳务收入12.5亿元的50%,支撑起了劳务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紫阳创业经济、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一大亮点。2017年远元公司负责人郑远元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奉献奖”。这一模式也越来越多受到关注。省政府政研室、省扶贫办、省人社厅等部门多次深入我县调研工作,这一经验也被人民日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深入报道。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存在问题
      一是中职学历教育办学规模偏小。2018年,全县初中毕业生3155人,考入普通高中2093人,进入中职就读218人(不含在县外就读学生),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未达到要求。
      二是师资队伍力量不强,教育科研能力偏弱。从学校教师结构看,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技工型紧缺,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偏少。同时师资数量与承担的办学任务相比也显得捉襟见肘。从而也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推进,极大地限制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是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在引导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会建设方面工作稍显滞后,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弱。
      四是集团化办学起步晚,校企合作方式单一、缺乏深度融合。
      五是校园面积和基础设施逐渐饱和,限制了办学规模扩大。
      8.2改进措施
      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创新办学理念,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让招生、教学、就业工作上新台阶。二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发展机遇,提升学校硬件水平,增加教师编制,争取明年顺利通过双高双普评估验收。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育人环境,创造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平台。四是加大校企合作工作力度,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 责任编辑:黄晓青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