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区职业教育中心2018年度质量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9-03-14 17:29:18   本站原创   人气:4819
来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汉中市教育局
      1.学校基本情况
      1.1 规模和结构
      南郑区职教中心是南郑区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总占地100.12亩,位于南郑县城汉山大道中段。学校现有教职工194人,共有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831人,53个教学班,其中在校的一、二年级28个班,学生1211人,三年级顶岗实习25个班,学生620人;1831名学生中男生1109人,女生722人,住宿生627人。师生比为1:9.4。
      1.2 专业及设施设备情况
      学校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建筑工程施工、新能源汽车、高铁乘务、智能制造、旅游烹饪三年制职高班,学前教育、航空电子、机械加工五年制联办大专班和高考单招班。学校各专业实训设备2018年,教学仪器设备共计26375台套,总价值1565万元,实习工位数583个;学校建有图书楼,有专门的图书室和阅览室,现有图书10.12万余册,生均55册。
      1.3、教师队伍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94人,女教职工81人,男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170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151人,本科以上教师占比90%;高级职称29人,占比17.06%;中级职称87人,占比51.18%;双师型教师99人,占比58.24%;与2018年比,教职工人数保持不变。
      2.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才兼备、服务学生发展的育人理念,结合专业教学狠抓以德育为核心的学生素质提高,通过思想引领、活动促进、培养提高学生德育综合素质。学校结合专业特点分阶段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六大主题教育;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和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学校组织开展文化周、志愿者活动周、专题征文比赛、专题演讲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文艺节目演出比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课外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组建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举行升国旗仪式、邀请企业领导和成功校友来校作报告、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举, 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双证并重,广泛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8年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8%,专业技能合格率为100%,学生顶岗实习前均获得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证书,体质测评合格率88.5%、毕业率为98.5%。
      学校认真落实资助政策,所有学生享受了免学费政策,另外,学校还对困难家庭学生发放了生活补助费,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2.2、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服务学生发展、认真抓好就业安置。为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问题,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昆山仁宝电子有限公司、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南京厂、众泰汽车金坛厂、吉利汽车宝鸡厂、上海人本集团、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晋城富士康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宁波申州服装有限公司、北京筑基建设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017年学校召开了苏陕劳务合作、教育扶贫暨职教中心校园招聘会,大众、仁宝、吉利、众泰等近30多家企业来校参加了招聘会,毕业生现场应聘。
      2018年毕业生524人,就业安置515人,就业率98.3%,对口就业率95.3%,平均初始月薪不低于3862元,学生和家长对企业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非常满意。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学校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专业开办的指导意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为国家建设,为地方企业输入了大批优质员工。到2018该校在原有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建筑工程施工、学前教育七个专业的基础上,新开办了高铁乘务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师班、智能制造和旅游烹饪专业,新专业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拓宽了紧缺人才培养输送渠道。
      3.2、质量保证
      (1)、办学方向保证。学校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和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服务就业为导向,以“德育合格”、“技能合格”、“身体素质合格”为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2)、质量监控保证。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党、政、工、团组织齐全,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各行其责。校委会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生产实习处、学生处、资助办、师训处、总务处、安保处和团委、学生会,共同服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二是质量管理机制完善。教务处、生产实习处为学校教学总体管理部门,他们分别负责全校教务工作和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管理,旗下还有基础教学部、专业教学组,具体实施教学工作,学校还成立有教学研究室、学术委员会,专门负责教科研、校本研修以及学术交流、业务评估等工作。三是管理措施到位。教务处、政教处、生产实习处及各部门,认真抓好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总结,确保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开展,收到实际效果;学校改革传统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德育量化考评制度、学生技能大赛制度、“双证书”毕业制度,努力培养“三合格”人才;教务处、政教处落实对教师教学、班主任带班的过程考核,按照《职教中心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和《职教中心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对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实行全过程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树模、职称评聘挂钩;四是管理常态化。学校坚持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值周组三位一体每日巡视检查教育教学的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务处坚持定期测评教学满意度,让学生评价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工作,定期开展观摩教学及评教评学活动,坚持逐月考核公布教师的教学工作。
      2018年,学校18名学生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建筑专业选手获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计算机应用专业获6个三等奖;智能制造专业获2个三等奖,学前教育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学校4名学生代表陕西省队参加国家技能大赛,获团体三等奖。2016年学校首届高考班5名学生参加全国高考单招考试,全部被录取,其中2人被本科院校录取。2018年该校27名学生参加高考,2人过本科分数线,其余25人全部过专科分数线。2018年68名学生参加高考,58人上线顺利进入大学就读,4人过本科线(+20),升学率85.3%。
      (3)、学生管理。学校实行住宿制封闭式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争做德育标兵”为抓手,落实《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学校有8名学生分获县级优秀青少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决赛中90份作品在陕西省“文明风采”活动中获得奖励,学校获陕西省“文明风采”活动优秀组织奖,学生在各类比赛中的获奖人数和奖次居汉中市同类学校前列。
      (4)、安全教育。针对学生和社会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分析,组织学生收看《安全教育宣传片》。聘请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县法院法制科入校宣讲安全教育,不断强化学生安全自护意识。学校获“汉中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5)、后勤管理与项目建设。学校后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财务管理到位,杜绝了财产流失;及时更换维修办公设施设备,教职工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卫生工作规范到位,师生食品饮食安全得到了保障。2018年相比,投入12万元购置专业实习耗材和办公设施,投入120万元用于建筑、服装精品专业实训室建设。
      3.3、教师编制与培训情况
      落实了教师编制,同2017年比,新聘任高级教师2名,一级教师6名,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有所改善。通过校本研修、各级公开课、示范课、赛教等活动,涌现了一批教学能手和业务骨干,通过组织技能培训、选派教师参加省培,师资水平有所提高。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给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企业间合作搭建平台,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解决企业参与办学、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及资源共享等问题,提高办学质量,学校与企业成立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每年例行举办一次年会和校园招聘会,让学生及家长和企业面对面,现场应聘。
      4.2、学生实习情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主要在上海人本集团及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主要在上海大众、众泰集团及吉利汽车公司的汽车制造厂间顶岗实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安排到临潼福利汽修厂、安康汉江汽修厂及南郑强强汽修厂顶岗实习;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安排在仁宝电脑集团公司顶岗实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安排在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顶岗实习;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安排在浙江申州服装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一部分在北京筑基建设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另一部分学生参加单招考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全部升入五年制大专班学习。
      4.3、集团化办学
      学校积极参加集团化办学,现为陕西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为汉中市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2018年上半年协助完成全县“公需科目”报名工作和各单位管理员培训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2016年—2018年电大学历提高班包括学前教育大专班、建筑施工与管理大专班共181人。学校社会培训及电大工作为广大职工继续教育、学历进修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更多的学习机会。
      5.2社会服务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技术优势,积极为县域内中小企业服务。一是为汉中百仕达公交公司、海鑫驾校等民营企业提供免费汽车维修保养和技术支持,先后维修保养汽车3023余台;二是为解决香菇、木耳、茶叶、藤编等地方企业只有线下实体销售,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为他们搭建了网上销售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了企业增收,为地方企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速做出了积极的、应有的贡献。三是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学校专业资源为依托,为红庙镇碾子坝村进行各类培训,帮助她们就地、就近就业,消除了她们照顾小孩、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助力全镇脱贫攻坚。
      在文化传承方面,该校立足服务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桄桄戏剧种,开办汉调桄桄戏艺术班,培养文化传承人60名,现已经成为县剧团骨干力量。
      6.政府履责
      6.1 经费
      县政府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县财政保障范围,2018年财政拨付免学费补助195.41万元;助学金161万元,社会捐赠资金18.96万元,其他收入总额115.49。
      6.2政策措施
      南郑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项目,单位年度目标考评体系,明确发展定位,加强督查考核。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经费筹集、基础建设等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7.特色创新
      案例一
“校中办厂、工学结合”
      摘要: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南郑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校内建起一个对外维修服务部,广泛接纳用户,免费义务修理。这种做法,既丰富了教学中真实的汽车故障检测维修案例、增加学生眼观手动实训机会,又通过师生实战合作、锻炼了教师,同时搭建社会服务平台、赢得周边汽车用户普遍好评,真是一举三得。
      一、实施背景
      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方向主要以汽车机电维修和车身修复为主。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校内建有专门的实训室,在校外建有企业顶岗实习基地,以保证专业教学的需要。随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础学习阶段,教学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只是流于形式。一、二年级学生完全是在校内学习,没有到企业生产实习的计划,只有三年级学生才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一、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实训完全靠校内实训室来完成,因此,建立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实训环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二是学校虽然有固定的专业设施设备,但缺乏与市场一致真实的工作任务,很难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校有汽修检测设备、有维修工具、有实验整车,但没有不断变化的车型和千差万别的故障、车损,教学缺乏实战性,不能满足“做中教、做中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专业技能提高缓慢,对培养学生岗位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等都有天然的缺陷。
      因此,创办校中厂,以对外维修服务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新举措,有利于弥补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学校设备和师资力量优势,依托专业在校内办修理厂,开展社会服务,创新汽修专业教学模式,实现“做中学、学中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过程
      1、创建校内汽车修理厂,搭建对外服务平台。
      汽修组利用学校4间沿街门面房,建对外修理厂1个,配有举升机2台、地沟1个、空压机1部、检测设备4部等设备,配齐维修工具,初步具备二类维护作业规模。在校内建厂的目的是营造一个具有企业环境,使生产与教学、教师与企业经营者、学生与企业员工全面融合 ,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联系当地客户,开展汽车维修服务。
      修理厂建成后,专业组教师分别到当地修理企业调研、取经,主动到汉中百仕达运输公司、海鑫驾校、黎坪风景区车辆管理处等单位联系,建立稳定的维修客户。经过两年的努力,县内很多单位、个体户的车辆纷纷前来联系定点维修服务,校办厂平均年维修车辆达2000多车次。
      3、构建修理厂运作机制,培养学生、锻炼教师。
      学校成立由企业专家组成的汽车维修服务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组层面的管理机构,组长舒庆元兼任汽修厂厂长,任命王文杰、冯汉国、齐星等教师为管理员,建立有对外维修服务咨询、技术保障、质量检验等组织机构,制定汽车维护作业规范和实习实训奖惩制度。汽修厂一方面对外服务,同时接受专业班级教学实训。在维修服务运行过程中,专业教师和技术骨干实行“双岗双聘”,把专业教师按照在教学岗位的任课情况,对应地安排在汽修厂“对口”的技术工作岗位;聘任了徐剑、曹自勋、刘琦 、刘国强、黄凯等企业技术人员为专业组的兼职教师,每个人都有了教学和服务的双重角色,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在修理厂实习,以员工身份进入生产岗位,具体方法是把企业的具体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课程。通过编写学习工作页,把企业的生产任务嵌入到学习中,把课程任务嵌入到生产中,实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目前,南郑县职教中心汽车维修服务部在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师资培养、管理机制、评价方式等方面运行良好,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
      学校专门设立对外维修服务的统一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制定汽修厂目标责任管理制度、维修实训安全管理制度、教师锻炼制度、学生实训及考核制度。
      2、场地设备保障
      利用学校现有的门面房,先后投入20多万元购置了举升机、免拆清洗机、检测工具、汽车维护专用工具等,依靠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设施设备,搭建对外维修服务平台,既开展了生产服务,又创新了全真的教学环境,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人员保障
      学校先后派出舒庆元、齐星、冯汉国、李汉春等七名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与企业师傅结对子,为服务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聘请王文杰、顾德兴两名能工巧匠作为服务部的技术骨干具体指导服务部的工作。
      五、取得成效
      1、实现了校内全真实训、产教深度融合。
      创建对外维修服务部,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的完善和创新,改变了多年来学校实践教学的不足,实现了校内全真实训、产教深度融合。
      2、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对外维修服务的开展,营造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环境,依托对外维修服务部的企业环境,将教学与生产实际融为一体,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明显增强.一体化教学能力和生产经营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齐星、冯汉国、李汉春、舒庆元等四位老师,考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管婷婷老师在全省汽车运用与维修说课大赛上获得一等奖,舒庆元老师撰写的《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在《中国教师教学研究》杂志上发表。
      3、通过“做中学、学中作”,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对外维修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操训练,切身体验了维修作业的生产过程,受到了企业管理文化的熏陶,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获得用人单位认可,拓展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稳定率提高到95%以上。在全省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上先后有张波、张斌、谭锐、孟佳伟、梁伟五名学生获得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4、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通过对外维修服务平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把企业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如“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是长城汽车有限公司的企业宗旨,该校把这一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时刻提醒学生向成功迈进。把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实物教学及行为导向等教学手段,把课堂搬进车间,实现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等四个方面的深度融合。
      5、社会服务功能增强。
      以对外服务为载体促进校企交流、校校交流,验证人才培养体系的可持续性,更重要的是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2016年期间,先后为汉中百仕达汽车运输公司、海鑫驾校维修车辆100余车次,保障了该公司客运线路的正常运营,为周边维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扩大了对学校宣传,用实际行动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服务同类中职学校建设需求。学校先后接待了宁强职教中心、洋县职教中心学、富平职教中心等兄弟学校来校考察学习。校际之间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为他们在汽车维修类专业校内一体化课程的建设思路、方法、实施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为带动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六、体会与思考
      实践证明.“以对外服务为平台”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为现实和有效的途径,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但该校的对外维修服务平台构建还处在初期阶段,未来两年学校还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扩大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在不断完善教师双岗双能的考核管理方面,还需要深入探讨。
      8.学校党建工作
      学校在抓好教育教学、招生就业、社会培训等业务工作同时,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党支部从学校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党日+”、“党员到社区”等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做好党务政务公开,做到大事、要事、关乎教师利益事情的监督作用。党支部坚持每年度师德师风考核、行风政风评议活动,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现场直播,全体党员主动关注陕西先锋、天汉先锋、南郑党建等党建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党建动态,更新学习内容,并及时组织学习情况检测考试,按时开展“三会一课”,做到会议有记录,人人有心得,学习有总结。学校党支部注重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强化党员队伍建设,狠抓教师思想工作取得成效。今年对预备期满党员转正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对评选的10名校级优秀党员予以表彰,推荐上报2名县级优秀党员,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支部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带动全体教师到包联贫困户家中及时了解疾苦、排解困难,让他们享受到党的政策带来的实惠,感受到全体教师带去的温暖和关爱。党政工团各司其职,党建工作水平逐年提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工会工作体贴温暖、团委工作形式多样,师生关系融洽,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工会每年定期召开教代会,组织开展教师运动会和趣味活动。团委举办迎“五四”、“元旦”文艺晚会,以“诵读经典诗文 共建书香校园”的主题演讲,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妇委会举行了“三八”妇女座谈会,政教处定期举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党建工作围绕和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水平提升。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整合德育资源 不断形成工作合力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现在成为无门坎入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成绩都差,尽管根源不在职业学校,却要求职业学校将其教育“成人、成才”,任务过于沉重,也有悖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的主体功能;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时有落差甚至相悖,职校学生家长多为弱势群体,自身素质一般不高,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数甚至还耳濡目染了家长的不良习气和社会的不良风气,使学校的正面教育大打折扣,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
      针对以上情况将进一步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化德育管理网络。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形式,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做到学校、家长及时沟通、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开展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积极配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合力。
      二、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目前,该校专业教师较缺,特别是汽修、数控等专业尤为突出;高级“双师型”教师,一专多能教师偏少,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层次、素质有待提升。
      一是加大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健全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培养制度,重点资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进修深造,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以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构建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的创新团队。二是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文化课教师进修学习,向专业课发展,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并取得相应的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进一步提高教师技能水平。三是用足用活政策,加大专业教师招聘力度,使专任教师队伍职称比例、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形成梯队。同时,聘请更多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三、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不断完善办学机制
      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进一步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流,选派学校干部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为企业(行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服务,聘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加强中西部合作,积极开展职教联盟的交流。
      四、进一步加大招生力度 不断探索培养途径
      不断总结最近几年招生工作的成败得失,完善招生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认真研究未来的招生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前预谋下年度招生宣传的重点区域、时间、方式,力争招生有新的突破。
      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通过专业建设来拉动学校的招生规模。做大、做强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等重点专业。高水平推进新专业。
      抓好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走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毕业生本人及其所在单位进行调查,为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提供改进意见,为招生宣传提供典型事例。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人才培养途径,继续寻求订单式、委托式培养合作伙伴,拓宽人才输出渠道。
      五、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收入。不断整合实训资源,加大重点实训基地的投入和更新,不断引进企业管理规范,加大实训管理,利用学校地域、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和技术优势,扩大社会培训,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