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8-02-14 20:08:14   本站原创   作者: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人气:7382
来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安康市教育局
      1.学校情况
      1.1规模和结构。安康市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汉滨区办学最早的公办职业学校,也是陕西省首批改制的十七所职业学校之一,是汉滨区职教中心所在地。学校集中职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于一体,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办学。学校先后获得陕西省示范职业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安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师德教育先进单位、双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安康市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总占地46亩,建筑面积18896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籍学生1252人,男女生比为1:0.6。2016年完成学历招生任务226人,2017年完成学历招生任务492人,比去年增加266人,2016年毕业生101人。2016年短期实用技能招生培训900人,2017年完成短期培训950人,比去年增加50人。
      1.2设施设备。学校现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为省级示范专业。拥有电子、数控、汽修、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等实训部室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600余万元,生均设备约4792    元,生均设备比2016年减少2168元;现有图书3.5余万册,生均约30册。
      1.3教师队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86人,其中在编教职工74人,外聘专业教师12人,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23.5%,学历全部达标。研究生学历教师4人(比去年增加1人),比例为4.6%;高级职称教师20名,比例为23%;中级职称教师36名,比例为41%;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51人,比例为60%;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39名,市以上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18名。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学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内容, 结合专业特点分阶段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六大主题教育;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和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等,组织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业余生活丰富,学校坚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如足球、篮球等球类社团、国学朗诵、演讲社团、书画、手工制作、乐器演奏社团、汽车驾驶社团等,推进各项素质教育,扎实搞好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守纪、平安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
      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会做人、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举,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双证并重。学校一手抓德育素质,一手抓专业技能过关,开展技能比武;实训场所模拟企业环境,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感受企业文化,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多种举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8%,专业技能合格率为98%,体质测评合格率94%、毕业率为95%。
      学校功能分区、建筑布局合理。校园自然环境幽雅美观,创设了多处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第二课堂、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成立了校园安全领导小组,构建安全管理网络,实行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学校各部门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超过90%的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方面感觉满意或基本满意,超过95%的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方面感觉满意,超过96%的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学校安全方面满意度感觉满意。
      2016春季有288名同学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有368人享受国家免学费资助;2017年春季有173名同学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有278人享受国家免学费资助;秋季有392名同学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有505人享受国家免学费资助。对困难家庭学生除了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外,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展了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活动。安排教师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要求结对教师力争做到“两个一”,即每周与学生家长通话一次,每周与学生谈心一次,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节俭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2就业质量。学校以服务学生、发展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以高薪、体面、阳光的就业为目标,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2016年该校在校毕业学生为112人,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59人,对口就业57人,对口就业率96.6%,初始月薪不低于2800元,其中41名学生安置进入宁波大众公司,16名学生在安康汽车修理厂就业,2名学生自主就业;数控技术应用毕业6人,对口就业6人,对口就业率100%,初始月薪不低于3200元,学生安置在厦门红光模具厂就业;其余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工电子等专业毕业生,都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2017年毕业学生为101人,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校学生数75人,就业人数为:75人,其中有3名学生自己创业,27名学生经学校推荐进入上海大众公司,42名学生经学校推荐进入东风本田公司;数控技术应用:在校学生数6人,就业人数为:6人,3名学生经学校推荐进入上海大众公司,3名学生都经学校推荐进入厦门红光模具厂;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学生数13人,8名升入高一级学校,5名学生进学校推荐进入江苏华拓金服公司。电工电子专业:在校学生数7人,就业7人,7名学生进学校推荐进入江苏华拓金服公司。
       在毕业生安置过程中,能够依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一直坚持高薪、体面、阳光安置的原则,为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员工。毕业生安置后,学校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毕业生下企业前均接受就业和创业指导,同时还进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和安全观的教育,以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学生和家长对企业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非常满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重视,促使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要求学生能“一人多能”。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根据人才市场变化需求,学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2017与2016相比,根据学校专业发展和建设的总体规划,我们保留了大部分主体专业,取消了护理专业,新增高铁服务专业,同时扩大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高职班招生规模。
      3.2质量保证。为保障教学质量生命线,该校深入贯彻落实安康市“三常规两细则“,把“三常规两细则“人手一册,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全面贯彻领悟,既注重“常规”的学习与内化,又注重“常规”的落实与检查,从而来规范该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以此促进教育教质量的全面提升。(1)教学实行目标追踪管理,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即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调整课标、课时,灵活文化课教学内容,依据专业课的需要,删减、重组教材章节和内容,做到通俗易懂,让学生易于接受;专业课实现自编校本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推行理论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实训课服务教学方案,确保学生真正成为品德高尚、技能过硬的人才。把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考等同看待,实行高考和技能大赛一票肯定的奖罚制。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结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很快的教学模式。为打造高效课堂,该校实行教师课堂报告制,夯实课堂管理目标责任,即每节课教师要对班级学生去向、课堂表现情况作如实记载,并签名后报班主任及教务处,以随时对学生监控、教育,确保课堂安全、稳定、有序。还从高效课堂与高效学生、高效教师、高效课堂艺术、校本研修、课堂文化等方面入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打造互动模式。推行任务引领式教学方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强化技能人人过关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2016--2017学年度全市中职技能大赛,该校有20余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23名学生获得第十三届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一、二、三等奖,2名学生获得第十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奖。(2)强化职业对口高考备考。中职学生既可参加普通高考,又能参加职业对口单招高考,既能深入高校深造,又能学技术,还能享受国家政策补助。为此,该校强化了职业对口单招高考班教学,推行分层教学:即针对学生基础差的实际,在各个年级和专业设立两个层次的学习制度,第一个层次是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就业班,根据企业要求,直接实施订单培养。第二个层次针对升学愿望强烈的学生,每个年级或专业视其规模设单招高考班,参加升学考试,前两年上基础文化课及专业课,第三年强化单招高考课。采取“人盯人、科盯科”配方教学,由科任教师包干辅导,跟踪教学,确保单招高考质量,为学生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今年单招高考,该校8人参加考试,本科上线5人,取得优异成绩。
      3.3为落实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学校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和技师等方面的晋升的进修,加大了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校教师有4名教师为研究生学历,2名教师参加了国培, 3名教师参加了省培,多名教师下企业培训。2016—2017学年该校1名教师获得陕西省信息化教学大赛说课三等奖,2名教师成为安康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名教师成为了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一是大力实施东西部联合办学。该校先后与江苏武进职教中心、青岛海洋职业学院、西安灞桥职教中心、湖北十堰职教集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学前教育学院等院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办学;今年又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拓联合办学渠道,联办新的专业。二是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学校先后与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上海大众、南京大众、宁波大众、武汉东风本田、上海新大洲本田、江苏重村钢模、天辉国际等十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训就业协议,确保了学生实习和就业安置。今年又与江苏昆山华拓金服集团签订了“订单式”培训就业协议。
          4.2学生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学校根据各专业需求与多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共享实训资源,定期组织学生赴校外实训基地参加阶段性实习和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了全区不同行业的全覆盖、校内不同专业的全覆盖。
      顶岗实习既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安排,又利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是职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学校与众多企业签定了顶岗实习协议,通过校园招聘会、企业专场进校园等形式,组织学生赴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计划详细、安排周密。通过增强服务意识,规范管理制度,加大考核力度,使实习受到较好效果。我们还采用回访谈心、电话联系、网上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以及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另外通过协调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告知学生动向,在他们的帮助下共同做好实习学生的稳定工作。以严格的管理、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工作为保障,该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得到了家长和企业的充分肯定。
      通过“产、学、研、训”,使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实现互赢。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接受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产品开发,既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又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引进到教学当中。
      4.3学校积极参加集团化办学,现为安康市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充分发挥职教优势,建立和完善了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构建起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利、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逐步走向深化。学校与湖北职教集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湖北汽车工业技术学院合作,联合举办了不同专业的成人学历班。
      5.2社会服务。2016年承担安康各县区扶贫局“扶贫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为汉滨区贫困家庭适龄劳动力免费开展建筑工、汽车修理工、家政服务、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烹饪等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350人次。承担汉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免费就业培训,为汉滨区农村、城镇待业青年进行汽车修理工、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缝纫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训550人次。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100名。2017年三个培训项目任务、培训情况与2016年相同。
      5.3对口支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更好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做到精准帮扶,斩断穷根,使家庭困难学生能切实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掌握适应社会、脱贫奔小康技能。该校与安康义工联合会共同举办慈善扶贫班,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汉滨区贫困家庭学生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实现“扶持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慈善扶贫班学生实行学费及住宿、生活费用全免,截止2017年9月,慈善扶贫班现有学生67人。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政府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区财政保障范围,持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设备设施的购置、招生就业奖励、校企合作奖、奖学助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数额帮助学校。同时,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区财政集中支付中心统一管理,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或截留经费等现象发生。2016年财政累计拨人员经费1038万元,免学费补助90万元(预拨),助学金4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2016现代职业教育提升项目380万元。2017年截止9月份,财政累计拨人员经费126万元,免学费补助承接2016年预拨款,助学金16万元;现代职业教育提升项目300万元。
      6.2政策措施。汉滨区积极顺应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大势和产业机构提档升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职业学校教师招聘、培养力度。在编制范围内,区政府每年都按学校计划安排名额用于招聘职业学校教师,对于实训专业教师的招聘,区政府采取政府预算资金,学校自主灵活招聘的方式解决,2016年区财政预算31万元用于学校聘用专业实训教师,并把此项决策作为长效机制。
      7.特色创新
案例1:德育为先 成才先成人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技能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构建以“会做人”为目标的德育体系,以“会做事”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以“能致富“为目标的就业体系,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借助国家职教政策的东风,砥砺前行,创新发展,达到了实训设施设备一流,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构建了美丽如画的校园,掀开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一步一个脚印,踏实、闪亮,飞速成长。
      学校针对职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信心不强、自卑心理较重、行为习惯较差的状况,坚持立德树人,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实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实行学生德育考核制度,努力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开展“面对面,一个都不能少”的谈心交心活动。学校多名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交心谈心,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关爱。在开通师生心理交流qq群活动中,老师注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重视情感的交流;在开展班级活动中,同样突出一个爱字,一个情字,学校要求每一个课任教师,同班主任一起联系一名学生及学生家长。学校根据承包责任制,把领导、老师的联系方式张贴在各班的墙上,让学生选择与老师交心谈心,解决疑难问题。2014届汽修班学生朱某经常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经过耐心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毕业后被安置在武汉某大型公司,现在当上了管理30名员工的工长,年薪10余万元;幼师班女生张某曾有不良行为习惯,经多次反复耐心教育变成了优秀学生,现在是西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教师。
      谈心,密切了师生关系,也使学风不断浓郁。校长来玉坤在谈起德育工作创新带来的成果时高兴地说:“我们在构建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上下足功夫,用良心做教育,让心的雨露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学校学生中贫困生约占30%,其中特困生占10%。不少同学因贫困而自卑,学校适时启动了“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关心,经济上帮助”为主题的党员、教师1+1结对帮扶行动,疏通了学生的心。为使家庭贫困学生不辍学,接受完中职教育,学校在国家助学补助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减免费用的方式帮扶学生。对于特困的学生,学校在2016年与安康义工联合会共同举办了慈善扶贫班,对孤儿、单亲、父母丧失劳动力等家庭特困的学生,采取全免费用的方式就学,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学校还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提高”的育人理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学生课堂玩手机、抽烟、染黄发等细节抓起,教育学生有理想、守纪律、爱学习、会做人、讲安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生经过耐心细致教育,由劣转优,成为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歧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功的自信。
      在德育工作中,该校还坚持抓好精细化服务,用精细周到的服务稳定学生。学校要求所有教职工着力提高服务意识,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精细服务,精心呵护。如办好食堂,让学生吃好、吃得安全;新生到校,专门安排教师夜间陪护,避免学生到了新的环境感觉孤独;在各班召开不同层次新生座谈会,收集他们的合理要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由于细心周到的服务,让学生到校如到家,使新招进来的学生安心留在学校学习,确保学生招进来,留得住。

    案例2:紧盯市场 校企深度融合

      前不久,该校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成功签约高铁和无人机2+1联合办学协议,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再一次将办学触觉延伸到了首都,为学生人生出彩拓展新的渠道。

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同市场“零距离”对接。学校对接市场打造特色专业,以“放眼全国、对接产业、服务发展”为指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并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及时调整专业。同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扬长避短。将汽修、幼师、电子商务等一些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打造为特色专业,不断提升所设专业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下,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方式,走上校校联办、校企联办的新路子,实现优势互补。“校校合作”模式,充分吸纳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实训条件、师资力量、办学经验,实现了与高职院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目标。近年来,先后实现与江苏武进职教中心、青岛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十堰职教集团、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十堰医药卫生学校、西安灞桥职教中心、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由办中专班提升到办大专班 ,专业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不断调整拓宽 ,培养市场对路人才 。

      在宁波大众生产车间,来自汉滨区新建职中2013届毕业生李增彥,虽然年仅23岁,却已是管理着120名操作工的工长,年薪达到10万元。和李增彦一样,从新建职中毕业的余波、陈正伟、陈宏哲、叶书伟也已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2个工长,4名班长,在宁波大众厂中产生了“新建职中”现象。
      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真刀真枪”的实践教学。学校每个专业部都有了合作企业,实现了“三个一”专业建设模式,即每一个专业,建一个实训基地,合作一个对口企业,学生们可以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实现“在校即在厂,上学即上班,学生即员工”的转变,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职业素质得到更好培养,就业机会和质量更有保障。
      在教学方面,根据“以人为本、以最优化就业为目的”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一是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本着“适度超前、学用结合、服务一线”的原则,组织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对现行教材进行改编。二是对接半工半读模式特点,将基础课、专业课、生产实训课时比例进行调整。三是在有效推进分层次目标教学和学分制改革、建立技能型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教学与训练,推进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职中学生初级技能达标率多年保持100%,中级技能达标率95%以上。毕业生过硬的素质赢得了社会信赖,首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8%以上,先后有30多人担任了企业中层以上领导,120多人成为技术骨干或研发带头人,先后有160多名学生在省市各级专业技能比武中获奖,历届毕业学生深受青岛海尔、上海大众、武汉东风本田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的欢迎。
      高徒还需名师育。要让课堂有效对接岗位,必须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该校近几年列编面向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选拔职业学校专业师资11人,并采取“考、引、聘、借”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了职业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优化了“双师”结构;通过送出去培养、请进来培训、送到企业锻炼等手段,多渠道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双师”素质,为“企业化管理,就业式教学”技能教学提供保障。2017年,外派学习教师达10人次。正是这样,教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用知识、爱心、汗水和真诚把一批一批学生送上成功之路。
      检验职业教育成败最终由市场来决定,即由学生优质就业率来说话。学校先后与青岛海尔、上海大众、上海大众南京分厂、上海大众宁波分厂、武汉东风本田、上海新大洲本田、江苏重村钢模、天辉国际、上海华拓金服集团等十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就业协议,并不断地向这些企业输送学生,确保学生进国企,高品位体面就业。2012年首批安置在武汉东风本田就业的学生,现年薪均不低于7万元,大多成了企业骨干和管理人才 。学校实现让学生不出汉滨便可享受一流的职业教育,掌握一门精湛的专业技能,进而“阳光、体面、高薪”就业。
案例3:成长成才 绽放精彩人生
      17岁的刘欢,家住汉滨区洪山镇阴坡垭村,因为母亲患有冠心病、颈椎病,父亲患心脏病,胃病,常年吃药,姐姐读高三,全家没有一个正常劳动力,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欢在新建职中认真学习,被安排到企业实习期间,懂事的刘欢就将企业发给的实习工资每月挤出1000元寄回到家里,解决家庭困难,刘欢的父母对向学校深表感谢。
      陈朝明2012年从学校毕业后,被送到武汉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由于勤于钻研,业务熟练,很快就由普通员工上升为主管,年薪11万元,不仅买了车,还正准备在武汉买房定居。他对学校的培育很是感激,谈起母校他动情地说:“掌握一门技术很重要,选择新建职中让我学到了一技之长,找到了就业门路,也许比我上大学更有用。”
       而在上海华拓金服集团,刚刚进入实习期的新建职中电子商务班学生每月就领到了3600元工资,而且对将来喜爱的电子商务工作充满期待和希冀。陈勇智高兴地说:“上学能挣钱,而且没毕业就被企业预定了,以前真不敢想!”看准职业教育的广阔发展前景和优质资源,很多规模企业纷纷与新建职中建立合作关系。
      “成长成才的摇篮,创业致富的金桥”,学生们纷纷用锦旗表达出他们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近年来,汉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把职业教育放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扩大城乡就业和促进脱贫攻坚的高度来认识,牢固树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脱贫、抓增收理念,把职业教育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倾斜、机制创新,办学条件大为改观,脱贫效应逐步显现,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扶贫的新路子,一批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一批困难群众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脱贫致富。汉滨区政府副区长缪红艳多次强调,“抓职教就是抓经济”,“发展职教就是发展经济”的观点,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数量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大抓职教的良好氛围。

      案例4:精准扶贫,对口帮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及《汉滨区打赢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汉发〖2016〗2号)文件要求,落实着力加强教育扶贫的重大任务,更好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做到精准帮扶,斩断穷根,使家庭困难学生能切实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掌握适应社会、脱贫奔小康技能,该校与安康义工联合会共同举办慈善扶贫班。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慈善扶贫班是由该校和安康义工联合会共同举办。该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贫困家庭学生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实现“扶持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成立慈善扶贫班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夯实责任。
      二.细化管理。该班学生来自全市应往届初高中毕业贫困生或因家庭贫困流入社会的辍学学生,重点为家庭特困、低保、孤儿、轻度残疾学生。
      (一)细化资助模式:经当地政府、村委会确认符合条件的学生,享受国家中职生所有助学补助金,学校免除所有学费、书费、住宿费。慈善扶贫班每名学生每月资助餐饮费450元,对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或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另外给予一定重点资助奖励。扶助学生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社会爱心人士或企业捐助资金、学校帮扶资金及学生勤工俭学获取资金。
         (二)确定培养目标。慈善扶贫班学生接受免费教育和技能培训,学校扶助学生完成学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能,为今后步入社会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尚人格品质。
       (三)狠抓教学培训及管理
         慈善班学生以汽车运用维修、电子技术、学前教育、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学习为主,学校按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编班教学,教授基本文化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学制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学校推荐安置就业。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半工半读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确保学生不漏一人实现未来理想。
          慈善扶贫班学生单独建档立卡,对学生实行专人专班级管理:及时公示受助学生各项条件、信息,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择符合条件的学生进入慈善扶贫班;建立学生专门档案,完善学生信息,级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教师专人负责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时对他们进行辅导,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负责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成绩的分析、总结,指导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和重点;教育学生要坚持刻苦学习、要克服自卑心理、要胸怀感恩之心,要知恩、感恩、报恩,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这份爱心,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适时组织“慈善扶贫班”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慈善扶贫班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对严重违纪的,经学校查实后,取消其受资助资格。
      给贫困孩子们一份关爱,就能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给贫困孩子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挽救一个流失生,就是挽救一个未来;保住一个在校生,就是保住一个希望。一年来,该校精准管理,细化过程,学生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都取得巨大进步,深受家长和社会各界好评。让我们共同架起爱的桥梁,用火热的心温暖困难家庭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拥有共同的蓝天!
      8.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学校党支部共有党员24名,其中男党员17名,女党员7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支部党员中有党员领导干部8人,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1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9人,初级职称的8人;具有本科学历的24人。支部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3人组成。学校支部多次被教体局党委和大同镇党委评委“先进党支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局党委和大同镇党委的文件要求,以立德树人和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校党支部统一思想,“两学一做”学习工作扎实有效。
      一、学党章学系列讲话。从4月接到上级要求起,支部就召开党员大会,制定《新建职中“两学一做”学习方案》,严格执行文件要求,每个党员写个人学习计划,给党员发学习笔记本,求逐条逐句通读熟读党章,一字不落抄写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革命先辈和张明俊等先进典型,从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肃清恶劣影响,发挥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明确党员干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紧密围绕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而奋斗。
      二、积极开展专题学习讨论。按年初方案开展专题讨论,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在职党员的讨论,写个人发言提纲。通过开展专题讨论,对标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建立了个人目标、任务、责任、问题清单,写整改方案,写心得体会,切实抓好整改提升。学习十八大以来的各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问题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树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深入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意义。党员都写了心得体会。
      三、 扎实开展丰富多彩学习活动。一是七一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入党初心活动。唤醒党员入党时的初衷和激动,激发党员们对党的敬仰和尊崇,坚定党员们对党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的决心。二是开展了党员义务劳动活动。打扫校园卫生死角,培养党员集体主义观念,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开展大力宣传活动。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大门口、办公楼门前等醒目位置向党员展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内容,为开展学习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四是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将“两学一做”内容以知识问答、歌唱比赛、经典诵读、专题测试等形式穿插其中,从而促进“两学一做”精神在校园广泛传播。五是观看了《榜样》。教育广大党员廉洁自律。

四、扎实做好“三会一课”工作。一是根据文件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每月至少5次党员会议和一次支委会,学习文件、报刊、交流心得体会、商议学校发展计划等等。二是开好组织生活会。深入查摆问题,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会前,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座谈、上门走访等形式,面向党员和教师广泛征求对支部班子及成员的意见。会上,支部班子及其成员要对照工作职责,进行党性分析,查摆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问题产生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三是开好民主生活会。严格评议程序,组织党员开展民主评议。对照党员标准,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党员之间互相评议。实事求是地作出自我评价,帮助党员找出自身存在的毛病和不足,达到沟通思想、提高认识、主动改进的目的。四是高质量地上好党课。依据支部安排,支部书记和支委成员,每人至少上两次党课,目前已上了4次。每次都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步青年约40人参加。五是互联网平台合理运用。运用向党员推送“陕西先锋”“汉滨党建”等微信公众号,建立党员QQ群,运用微信“手机+党支部”平台向党员们及时宣传“两学一做”相关内容,打破传统课堂学习教育模式,变课堂集中学习为手机自主学习,有效地将“两学一做”内容进行传达,推动党内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五、扎实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树标杆活动。组织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六、认真做好党员排查和党费收缴工作。10月份党员排查工作已全部完成,相关材料已报教体局党委。党费收缴,支部始终执行2008年4月组织部关于党费收缴标准文件,按比例足额收缴上报。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进一步整合德育资源,强化立德树人目标
      该校学生大多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薄弱,学生家长多为弱势群体,自身素质一般不高,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数甚至还耳濡目染了家长的不良习气和社会的不良风气,教育难度大。
      针对以上情况,该校将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化德育管理网络,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德育工作。积极配合综合治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合力。
         (2)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目前,该校专业教师偏少,汽修、学前教育等专业尤为突出;提升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拥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双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为此,该校将狠抓师德建设: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忧患意识,全局意识、质量生命线意识和竞争意识,做到特别有思想、特别有修养、特别有纪律、特别有毅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其次,加强教师培训。一是加强名师培养,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专业教师培训,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送教师参加区级以上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选拔;二是学校内部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传帮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三是加强教师业务学习,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竞赛活动,定期举办优秀教案展、示范课、技能竞赛、校级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四是加大专业教师招聘力度,使专任教师队伍职称比例、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形成梯队。同时,聘请更多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3)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办学机制
      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在原有的基础上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进一步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流,选派学校干部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聘请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
         (4)狠抓招生,不断探索培养途径
          生源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受社会原因影响,该校生源紧缺。为解决生源问题,该校将进一步总结最近几年招生工作的成败得失,不断完善招生机制。把招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推行“宣传招生、教学招生、管理招生、服务招生、就业安置招生”的大招生理念,让所有教职工重视招生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传,把国家政府、学校的优惠政策讲到位,把专业设置和就业信息资料发到位,向学生提供的服务落实到位;认真研究未来的招生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前预谋下年度招生宣传的重点区域、时间、方式,力争招生有新的突破。
         (5)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教学、办公、管理数字化。不断整合实验实训资源,重点建设几个设施先进、管理规范、高效低耗的示范性实验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地域、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和技术优势,扩大社会培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社会经济益。
      (6)生均公用经费一直未落实, 请求上级给予考虑解决。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