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8-02-14 19:46:09   本站原创   作者:渭南市教育局   人气:2536
来源: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一、基本情况
      1.规模和结构。渭南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为县域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当前,该市教育部门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有14所(不含限期整改11所),其中公办学校10所,民办学校4所,教职工2473人,在校学生18026人,国家级示范学校1所,省级示范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学校6所,省级重点1所,建成省级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县4个,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1个。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民族音乐与舞蹈、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汽车运用与维修等50多个专业。
      今年该市中考报名39775人,中等职业学校今年招生数为 11863人,其中教育系统招生数为8935人,人社系统招生数为2928人。
      2.设施设备。渭南市中职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9491.27元/生, 较上年增加1982.95元/生;生均实习工位数1.72台/生, 较上年增加0.1台/生;生均纸质图书66.08册/生,与去年大体相当。
      3.教师队伍。渭南市中职学校教职工共计2473人,比去年增加389人,师生比约为1:7。专任教师1713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390人,比上年度增加2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约为23%;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484人,比上一年度增加12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7%;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92人,比上一年度增加3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3%;兼职教师196人,比上一年度减少29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1.4%;“双师型”教师481人,专业课教师928人,“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的52%。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该市职业学校以就业准入制度为切入点,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实施职业培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鉴定工作。该市自1993年以来,每年联合市人社局,对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拿到学历证的同时也拿到技能证,为培养符合职业资格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7年度学生文化课合格率在96.89%以上,比去年提高了约2.1%。专业技能合格率95.31%,比去年提高了约0.8%。对学业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补考。体质测评合格率在96.82%,比去年提高了约0.2%以上。毕业率99.52%,与去年持平。
      2.就业质量。渭南市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信息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2017年,该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3972人,其中就业人数为3968人,直接就业人数为2490人,就业率达到99%,对口就业率为83%,起薪在2001-3000元的占直接就业人数的40%。
      三、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布局。结合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统筹优化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初步实现校校有特点、专业有特色的格局。渭南技师学院重点办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工、机电技术、焊接等专业,承担市级部门的培训任务。合阳县职教中心重点办数控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制造、电子电器应用等专业。澄城县职教中心重点办汽车运用与维修、艺术教育、数控技术等专业。蒲城县职教中心重点办数控技术应用、西餐烹饪、焊接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等专业。富平县职教中心重点办建筑工程施工、音乐、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韩城市职业中专重点办焊接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其他各职业学校依据各自办学优势重点办1-2个专业。
      2.质量保证。组织开展各类大赛活动,形成以赛促教的良好教育教学氛围。1、2017年4月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全市共有82名教师参赛,50名教师获奖。并择优推荐32名教师参加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共有31名教师获得了荣誉,获奖率达到了97%。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23人获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8人获奖,二等奖5名,三等奖3名。2、2017年5月组织开展市级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确定9名教师为2017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手.3认真组织中职学校学生参加第十三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择优推荐252件学生作品参加省级竞赛,93件作品获奖,一等奖12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7名。4、组织全市58名学生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活动,共有30名学生获奖,二等奖9名,三等奖21名。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推进了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氛围,全面提升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今年安排两百余名教师参加“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培训”,安排32人参加省级中德校长、教学管理人员等培训,安排3人参加国家级有关培训工作,着力提升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该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多数职业学校都与全国五百强企业开展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使职业学校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目标,企业为学校提供了部分教学实训设备和实习费用。校企合作实现了生产车间与实训室紧密结合、课堂理论和生产实践同时进行,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研究,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学生就业对口率达到95.28%。
      2.学生实习情况。本学年度,该市中职学校严格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自查工作的通知》(陕教职办〔2017〕10号)文件要求,制定了《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暂行办法》,并结合该市实际情况及时印发《渭南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自查工作的通知》(渭教职成〔2017〕15号)文件,并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渭南工业学校提出具体要求。
      3.集团化办学情况。2014年在澄城县职教中心成立渭南市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汽车专业实训基地投资500余万元,驾校场地占地115亩,各类教练车辆65台辆,是秦东一流、国家一类驾校。目前已有13家中高职学校、12家汽车维修服务企业,1家全市唯一的公办一类驾校参与,汽车职业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将实现规模化、品牌化、集团化办学,年培训机动车驾驶员2000余名。2016年合阳职教中心学校与陕西华山户外运动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该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提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成了服装专业实训基地,年培训500人次,提供200个就业岗位,预计年收益在800万以上。
      五、社会贡献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17年,该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3972人,其中就业人数为3968人,直接就业人数为2490人,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为1478人。直接就业学生2490人,在本地工作784人,占到毕业人数的20%。职业教育培养的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区域内新增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汽车运用与维修、餐饮服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已成为主力军,职业教育为该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2.社会服务。2017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计开展技能培训350余次,培训数达到21745人/次。
      3.对口支援。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和资助政策,一是对所有参加中职资助工作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政策、熟悉政策,提高他们搞好中职资助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建立机构,到目前为止,市、县、校都成立了中职资助工作机构,确定了专门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三是扎实开展了中职资助工作,落实了中职资助专项资金,确保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学生人人都能享受资助政策。
      六、政府履责
      1.经费。渭南市职业教育经费已经纳入财政预算。渭南市已经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市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教职工工资由市、县财政统一足额发放。
      2.政策措施。一是,该市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中职教育发展水平、制定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实行中考网上统一招生、规范高中阶段招生行为等方式,使该市中职招生数逐步增加。二是,为加快渭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渭南市教育局、渭南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了《关于印发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2017年渭南市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要点》,全面推动该市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全市9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规划保留的民办职业学校建设达到标准化。
      七、特色创新
       
      案例1: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赛教学相长
渭南市教育局
      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积极推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现已形成学校选拔、县级选送、市级评比推荐的三级赛事体系,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师信息化的运用水平,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和省教育厅有关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要求,该市从2012年起开始举办市级教学设计大赛,目前,已举办五届全市中职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从这几年的参赛情况来看,报名参加大赛的教师和涉及的专业科目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2017年的大赛,参赛人数为历年最多,共有82人参赛,涉及18个专业学科,专业课参赛教师达到45%。赛前,特邀请渭南工业学校教师郭杰、蒲城县职教中心教师陈花萍为参赛教师作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示范,省教科院研究员张建文作《信息化改变职业教育教学》的学术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陕西教学服务中心中职部主任邢小军作《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如何备赛》的讲解。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巧。

大赛活动为广大中职学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了以赛促交流,以赛促提高的目的,加快了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进一步推动了全市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该市推荐选拔优秀教师参加今年省级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该市的参赛选手在省级大赛中的获奖率正在稳步提高, 2015年该市25名中职学校教师参加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共有12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9名。2016年该市24名教师参加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共有21名教师获得了荣誉,其中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19人获奖,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1名;课堂教学比赛2人获奖,三等奖2名。2017年该市32名教师参加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共有31名教师获得了荣誉,获奖率达到了97%。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23人获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8人获奖,二等奖5名,三等奖3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该市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但是,我们距离建设一批在全省能够担当起示范引领带头作用的教师队伍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不显著;对学生技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技术现代化程度不高;对基本教学创新,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要求执行还不到位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在中等职业学校加大信息化教学应用范围和力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推进信息化教学基础能力建设,统筹用好办学经费,选择优质的信息教学资源,加大信息化教学设备配备力度,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与现代科技发展同步。三是抓好基础课教师能力提升的同时,把着力点放在提升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上,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参加进企业实践活动、参加省培和国培,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中职骨干专业教师队伍。四是要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该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严抓学校管理,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切实搞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案例2:
发挥集团资源优势   培养适岗技能人才
陕西省渭南工业学校
      依托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是我国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基本要求和改革方向。学校作为陕西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依托集团内企业成员的人力、物力、生产场所等资源优势,通过“校企三对接”,实现高素质适岗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实施背景
      (一)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技能人才
      随着渭南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联重科渭南土方机械有限公司”、“西部重工”、“西安重装渭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的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落户渭南及周边,在渭南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的落户和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
      (二)中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中职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主要服务行业企业所需,只有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岗位标准确定、技能人才共育,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需要的适岗个性化技能人才,才能在职业道德、对企业文化认同、沟通能力培养和提升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特色。
      (三)职教集团搭建了校企“人才共育”平台
      学校是2008年4月11日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的“陕西省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该集团由23家职业院校、50余家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组成。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内众多企业人力、物力、生产场所等资源优势,较好地覆盖了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为培养适岗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二、主要目标
      (一)以“订单冠名班”为载体,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专业发展。
      (二)以“顶岗实习”为生产性教学的主要方式,使学生体验生产场景和企业文化、培养沟通能力、提升专业技能。
      (三)通过顶岗实习和“校企三对接”,共享职教集团优质资源,为企业培养适岗能力强的技能人才。
      (四)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四方联动机制,发挥职教集团在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优势。
      三、工作过程
      (一)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数控加工、电子装调、机电维修等专业,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企业成员资源优势,以“人才共育”为主题,从集团内50余家大中型企业中确定了“中冶集团陕西压延重工设备有限公司”、“西安重装渭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联重科渭南土方机械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间建立了学校领导与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重制度建设与政策引导,学校中层与企业经理、车间主任重载体建设,骨干教师与岗位技师重实岗育人的立体协同“校企三对接”推进机制,搭建了顺畅的交流、合作平台。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确立了“四围绕”、“四对接”的办学理念,即学校围着企业转、教学围着实践转、学生围着机器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和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个性化的适岗技能人才,实现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1. 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共育。
      校企双方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参与教学与实训的全程管理与实施,实现了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制”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了带动企业参与“人才共育”的积极性,我们设立企业冠名,先后成立了“中联重科班”、“壳牌石油班”、“LED班”、“陕汽重班”等冠名班,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也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参与教学和管理的积极性,其中一些企业还为冠名订单班设立了奖学、奖教金。
      2.“工学交替,半工半读”。
      学校与陕西中大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人才培养,即学生经企业面试后,直接进入企业,半天理论及技能学习,半天跟师傅参加生产劳动;“3610服装有限公司”在学校投资建设了实训和生产车间,投放了产品,派技术员到学校任教;“郑州日产”为学校提供了实训教学设备,派技术员到学校讲授企业文化,学生可随时进企业车间顶岗实习。实现了把学校搬到企业,把教室搬到车间,“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彻底打破了学科体系,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所学即所用”,在真实的生产情景中实现了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3.实践导向,做学合一。
      依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理念,根据合作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以企业生产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引导,运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在一体化的教学场景中实现“学做合一”,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集团共同参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
      1.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开发课程体系。
      为了服务集团企业,学校邀请集团企业成员参与职业功能和岗位群能力标准分析,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一体化教学情景。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增强了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实现了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学校依据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体系和岗位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带动为教材建设思路,与企业合作编写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18本。
      (四)职教集团促进师资队伍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培养与引进“双师型”教师。
      一是选送专业课教师进集团内合作企业实践锻炼,既学习专业技能、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又学习企业生产流程和企业文化,收集教学案例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二是聘请集团成员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开设讲座,由企业技师给师资培训班讲课,促进教师通过讲座、培训向“双师型”教师或实训教师转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三是从生产一线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技能课的兼职教师,构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打造了一支技能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学团队。
      2.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学校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加强硬件投入,合作企业也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增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实力;二是合作企业的资源既弥补了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的社会属性;又使学生受到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快速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条件保障
      (一)先后成立行业指导委员会和集团理事会。
      陕西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伊始,集团就确立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四方联动机制,先后成立了由行业学会专家、当地工信机构领导、企业高管及人力资源部主管人员构成的“机械制造装备业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以学校为理事长单位、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企业成员、兄弟学校为副理事长或理事单位的理事会,并明确各自职责,制定了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职教集团的章程。
      (二)学校与合作企业开展“校企三对接”。
      “校企三对接”,即校企领导根据“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建章立制”,掌控合作领域和方向;校企中层本着“过程共管”的目标,确定合作项目和载体;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按照“人才共育”的思路,实施岗位育人。形成了校企间立体协同推进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三)建立校企间长效对话机制。
      为了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集团建立了校企定期对话交流制度。学校经常组织集团成员单位,特别是企业成员单位,举办“校企联合办学研讨会”,加深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企业技能人才所需和员工培训需要,同时,向企业介绍学校开设专业、专业课教师进企业锻炼意向等信息,在校企间搭建了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一)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集团成员学校和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合作机制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技能人才培养等,建立了兄弟般的合作关系,实现了成员之间多层次、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职教集团在行业内的影响越来越大。
      慕名到学校联系开展合作办学的企业稳步增加,逐步成为行业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和企业员工培训中心。学校年社会服务达万人次以上。
      (三)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扎实,学生的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10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到96%以上。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毕业生也成为各知名企业争相抢夺的对象,二年级在校学生早早就被企业预订一空。
      (四)打造了一支“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
      通过专业课教师进企业学习实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和岗位分析,在与企业技师共同开发课程及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内部管理机制,逐步构建了“双师”团队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加快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企双方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其成为了学生实践与就业的基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基地、企业员工在职技能提升培训的基地。
      六、体会与思考
      (一)借助职教集团资源,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集团化办学实现了校企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到来自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上手快,技能强,普遍受到企业欢迎,部分优秀学生在企业已独当一面,成为技术骨干或部门领导,为企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三是学生进入企业表现优秀,薪酬较高,实现了“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质量就业。
      (二)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了校企共赢
      学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与合作企业深入开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优先向合作企业输送个性化的适岗技能人才,满足了企业技能人才所需,也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校企双赢的预期目标。
      (三)发挥职教集团职能,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我们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向集团成员和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利用教学资源,为合作企业青工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共享校内实训资源,为合作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发挥专业优势,从2011年连续4年承办陕西省数控技能大赛;替政府分忧,开展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并向集团企业推荐安置;服务三农,开展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培训;服务区域,为社会提供职业资格培训、职称考试和技能鉴定等工作。
      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得到了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认可,2012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案例三:
着力脱贫攻坚 拓展服务功能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澄城县职业教育中心
      近年来,澄城职教中心坚持按照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宗旨,以创建标准化示范性职业学校为抓手,深化办学改革,激发办学活力,着力解决了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方面困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开展了生动的办学创新实践,较好地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实现了创建走在全省前列的示范性中职学校的阶段性目标。
      一、基本情况:
      澄城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位于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腹地。古属雍州,春秋属晋,从秦置北徵(音cheng)县始,迄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
      澄城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多年来该县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澄”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长效机制,教育事业提速创强、齐头并进,尤其是在推动全县职业教育发展上该县县委、县政府更是思路清晰、规划科学,早在1995年就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主管、一校多制”的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整合职教资源,撤并部门职校,建起了县级职教中心;2012年又投资3.2亿元,开始建设占地350亩、规划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的职教中心新校区,2015年建成投用。职教中心新校区的建设成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县上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全县教育结构调整的龙头项目。
      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近几年澄城职教中心先后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了数控技术、汽车运用、计算机应用三个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校内建起了32个高标准、高规格的专业实习实训室,创办了印刷厂、制衣厂、机械厂、修理厂、文化传媒公司、电子科技公司等产教深度融合的校办企业实体,并附设国家一类、全市唯一的公办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为开展专业教学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现已形成了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三大专业为骨干的机加工专业群,以艺术教育为补充的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专业格局。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1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80%以上,有各类学历教育学生2300余名、年培训各类实用技术技能人才6000余人次。
      二、办学创新:
      为了提升办学水平、破解发展困局,澄城职教中心紧抓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契机,不断深化办学改革、拓宽办学思路,着力推进了以办学模式、专业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办学创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澄城职教特色、与中央顶层设计一致、被誉为澄城范式的“职普融通、分类推进”的办学新路,形成了具有澄城职教特色的“一次招生、两次分流、三种选择”的办学模式,“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的专业模式,“低起点、小坡度、多台阶、严要求”的教学模式和“专业+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基础”的高技能人才上闯出了一条新路,为学生成长成才打通了升学和就业通道。
      近年来,澄城职教中心推行的办学创新实践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校学生在全省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上连获五十多个奖项,其中数控专业学生夺得了全省一等奖,成绩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前列;学生参加高职单招考试,升学率连创新高,三年来先后有600余名学生通过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高职单招考试和技能拔尖人才保送等多条途径圆了大学梦,其中有近50多名学生升入了本科院校;学生经常性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汇报和校百人管乐团的演出等,充分展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赢得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学生家长的信赖和赞誉。先后被中共澄城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满意学校”;被渭南市教育局连年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中共渭南市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跻身陕西省人民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30所职教中心行列;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全国优秀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选为陕西省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兼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学校。成功创建了陕西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县,目前正全力推进全国第三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该校办学创新实践也被省教科所确定为全省职业教育重点科研课题并顺利结题,承办了全省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并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专题交流,《中国教育报》也以“趟出破解农村职校生存困难的新路”为题报道了学校办学经验。澄城职教事业实现了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新征程上的新进步。
      三、技能培训: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支撑作用,加快县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澄城职教中心在办好面向初中毕业学生的中职学历教育外,积极投身全县脱贫攻坚主战场,依托自身优势、发挥中心功能,开展了面向农村、对口扶贫的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在做好精选培训专业、精配指导教师、精建实习基地,瞄准农村实用技术、选准培训对象的基础上,着力开展了五个方面的精准扶贫、技能培训工作,实现了年培训各类实用技术人才万余人的培训目标,推动全县技术技能培训迈上了更高、更新的台阶。
      1、展力一村一品项目。澄城职教中心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了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形成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以村农技校为延伸的新型培训模式。开办了果树冬季管理、樱桃、草莓栽培技术与管理、现代设施农业等培训班8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配合县上开展“一村一品项目”, 聘请西农专家,利用学校设施,为王庄水洼村的有机苹果,安里刘卓的土鸡蛋,庄头郭家庄的樱桃,交道的土布单子,冯原镇尖咀村的大棚菜等项目开展技术培训。下一步,澄城职教中心还将与各乡镇和相关部局合作,深入挖掘各村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创业技能和热情,为澄城农业发展鼓实劲、出实力。
      2、着力职业农民培养。大家都知道,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必须灵活机动,见缝插针,近年来农村的实际情况是,青壮年大多出外打工,农忙时家家人手紧,再让抽出时间参加技能培训有诸多困难,因此澄城职教中心采取了农忙与农闲相结合、以农闲为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澄城职教中心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合理利用农闲时间,依托镇村成人文化技校及当地的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通过讲座着力提升农民法治意识、人文素养、致富信念和致富能力,从精神层面帮助农民脱贫。近年来,澄城职教中心先后深入交道南社、王庄蛾蟒、庄头程赵等村,开展讲座、传授技能20场次,受训2000多人次,村民收入逐年递增,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全面提升了受训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
      3、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上,澄城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培训和宣传优势,利用节假日、古会、庙会,自编自演了以群口快板“美丽乡村花烂漫”为代表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先后深入全县九镇一办四十多个村组演出,弘扬正能量,传递致富信息,推广实用技术,大大激发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寺前的北街、冯原的尖咀、安里的义井等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4、发力人人技能工程。澄城职教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面向社会实施全口径、广覆盖的技能培训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年培训机动车驾驶员3500人,筑砌工800人次,农机使用与维修1000人次,电子商务600人,果树栽培1200人次,计算机通用技术培训432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3320人,计生条例培训413人,安全生产培训386人,有效地提升了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干部职工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5、并力脱贫攻坚决战。按照县委县政府“双万工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组织教师对所包联的185户贫困户进行手拉手、一对一精准扶贫,每年对包联户除资助500元外,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项目扶贫。先后在庄头镇程赵等村实施“雨露计划”,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扶持力度,为韦家社、王庄、罗家洼村赠送了篮球架。组织全县致富带头人200多人赴杨凌农高会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在学校就读的贫困户学生,在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的同时,还足额享受2000元生活补助。
      澄城职教中心在全县技术技能人才扶贫培训中基本形成了“三精两准五力”的基本工作思路,在全县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技能扶贫的积极作用,帮助农村贫困户实现了掌握一技之长,找准致富门路的目的,但对照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脱贫攻坚实际,澄城职教中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主要是争取培训经费支持、提升培训水平、形成培训合力、建优培训网络、发挥示范引领等多个方面作用,以此推动学校技术技能培训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更快更优成绩。
      八、学校党建情况

渭南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创新理念,开拓进取,使学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该市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较低。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国制造2025,但一些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思想问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同时,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再加上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该市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靠的是中、省的职业教育专款,这些专款很难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功能不全,基础薄弱,缺乏规模效益和吸引力,要使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转化为优质职教资源,需要大量经费支撑。资金投入力度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3、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影响着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从全市职业学校的整体师资状况来看,职业学校教师主要来自普通师范类院校,普遍存在着专业不对口、双师型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现任的专业教师队伍中大多是由理科文化课教师改行而来,能胜任专业教学中的基础理论教学,但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学生技能训练课程,缺少相应的双师型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1、大力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渭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渭南市教育局按照《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文件要求,全面推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全市9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规划保留的民办职业学校建设达到标准化。一是召开2017年全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会,要求各县市区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到人,确保标准化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召开专家会议研究制定了《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印发了《渭南市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成立市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三是组织召开2017年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了解各县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全面推进该市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该市澄城县、合阳县、潼关县已通过市级督导验收。
      2、确保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为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该市推行全市高中阶段网上统一录生工作,职业学校面向全市招生,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填报,并对普通高中滑档生征集志愿进行补录。制定有关文件并召开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分析当年招生工作形势,指导学校做好职教招生工作。同时开展高中阶段招生督查工作,确保中职招生生源,深入到县校及时掌握各县、校招生工作第一情况,并利用座谈会与广大职教工作者研究探讨职业教育招生的问题和对策。采取有力措施为职业教育发展留足招生空间,确保职普招生大体相当。
      3、着力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是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探索建立职业学校特聘教师岗位计划,试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定扩大职业学校招聘教师自主权、鼓励招聘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政策,由同级财政承担职业学校外聘教师所需的工资。二是联合人社部门建立先进校、再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办法招聘教师,吸引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职业学校任教,确保职业学校教师待遇标准与同级普通学校教师相当。三是要切实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4、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家长和社会了解、参与并支持职业教育。一是联合市委宣传部、团委、人社局、工信局等单位在市中心广场组织开展渭南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市教育、人社系统的公民办中、高等职业院校,工信部门相关企业参加活动,集中宣传中省职教政策,展示渭南市中、高职学校的办学成绩、专业特色、教育教学模式及就业安置等情况。二是连续两年印制《渭南教育研究》(职教专辑)4万余册,期刊对全市22所中职学校办学情况进行宣传,并按比例发放给全市初三学生。连续三年开展“职校进初中”活动。组织全市教育和人社系统公、民办职业学校在全市初中学校开展职教宣传工作,万余名初中学生参与了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教师、初中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有了全面深入的体验,对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有了深入了解,对职业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力营造了“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近年来,该市职业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总结经验、解放思想、攻坚克难、统筹发展,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建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