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附小王珏:培桃育李献身教育 雪域高原放飞梦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8-09-07 17:41:25   本站原创   人气:16035
来源:教师工作处
      小昭寺边上的拉萨实验小学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蓝天白云映衬着这所美丽的高原小学。藏族小学学生们已经离校回家,王珏看了看刚刚打扫干净整齐的一年级八班教室,锁好门窗,拖着因高原风寒而发烧的身体,喘着气赶到办公室,年轻的徒弟们正等着给他们指导教学。月儿悄悄爬上了窗棂,他们说课再次错过了饭点和回驻地的顺风车,只能挤上公交摇摇晃晃地回到十几公里外的宿舍,高原反应更加严重:头晕,恶心,呼吸急促,全身无力。没有胃口吃饭,打开吸氧机,猛吸几口氧气,昏昏沉睡……这就是王珏在藏区日常的工作。
      2015年国家教育部开展“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王珏积极报名,她怀揣着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发扬言传身教的献身精神、实现自我爱在边疆情系藏胞的梦想,毅然来到拉萨开展援藏支教工作。她热情饱满的工作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藏区学校、教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广泛认可,被拉萨市教育局授予“援藏教师荣誉证书”,家长们为她献上哈达和锦旗表示深深的敬意。
      王珏自1991年西安师范毕业分配至陕西师范大学附小工作至今,一直兢兢业业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她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来,培养了大量合格的毕业生,如今已有很多当年的学生工作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王珏一直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主线,以体验教育为载体,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新知,在体验中培养素质,在成长中求得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增进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王珏也多次获得市、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称号,其所带班级获得市“先进集体”称号。


陕西师范大学附小教师王珏



陕西师范大学附小教师王珏和学生在一起
 
 响应号召援藏助教 雪域高原情系边疆
       
      边疆需要人才,高原需要老师。听到这样的号召,王老师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片土地,她克服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将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播撒在这里。
      ——特色教学突破障碍,教传结合帮带骨干。王珏在拉萨实验小学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在正常的班主任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每周18个课时之外,她还积极承担了学校组织老师们进行听课、评课的工作,同时她还被学校认定为“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师傅,担任教研引导、听课培训的工作。
 

在和藏区孩子们的深入接触中,王老师发现语言交流的不通畅是导致互相对有些问题的表达存在歧义的客观因素之一,而作为语文老师,为突破语言的障碍,让各科教育教学工作能得以全面顺利有效地开展,她改变了最初为一年级学生设计规划的读书、语汇积累、记忆经典诗文等计划,而是每天带着学生们读绘本,听读儿歌。为了让学生们有效掌握拼音这一学习汉语的工具,她每天将要学习的音节逐个范读,并且在放学后利用家长微信群再次范读音节给家长和孩子们,以便教育督促孩子熟记;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们学习拼音的兴趣,王老师让学生自己将身边熟悉的事物用拼音拼写出来写在黑板上,每天熟读后再进行更换;引领并建议家长带领孩子一起观看喜闻乐见的拼音动画视频,为学生们营造校内校外良好的语言环境。虽然超负荷的教学工作和过度地读诵严重地影响她一段时期几乎无法发音,但当听到学生们清晰流畅的汉语朗读、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发音、熟练准确的课文背诵,她倍感欣慰。
      作为从教育先进地区前往边疆支教的老师,不仅是学子们殷殷期待老师的培桃育李,藏区的教育工作者也热切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发达地区的老师多多交流学习,所以,王老师责无旁贷地承担了传帮带教学新人的任务,用更多的实际行动促进更多的教学骨干的进步。
      九月初,刚上高原仅月余,王老师不顾身体尚未适应高海拔环境,高水准地为一年级的老师们上了拼音示范课,并和大家细致、深入地进行拼音教学的探讨研究工作,并将自己的课堂提供给一年级年轻教师进行常态课观摩学习;担任拉萨实验小学“春蕾杯”教师赛课、星级教师晋级赛课、拉萨市城关区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评委时,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参赛者作了中肯的、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赞扬;为西藏那曲、阿里地区学校老师进行展示课示范和相关教学讲座以及指导西藏自治区骨干班主任培训。
      扎扎实实的工作,点点滴滴的指导,为西藏地区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辐射作用。
      ——建立家校共育模式,言传身教规范行为。藏区学生家庭环境复杂,学生行为亟待规范。王老师从学生站队到走路、从吃饭到卫生、从上课听讲到作业书写……勤抓常练,并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开展家长讲座,邀请家委会介绍成功经验,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通过家校齐抓共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教育逐步达成了共识和默契,半年的规范教育卓有成效。
      在藏区熟练运用汉语交流有时还存在障碍,王老师所带班级就有二十多位家长不懂汉语或是只能听懂简单的汉语。面临如此窘境,老师很难和学生家长沟通和探讨更好的教育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短短两个月时间,王珏组织了六次家长会,请家委会的家长做翻译,一点一点地为家长们讲解教育思想、宣传教育方针,并及时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情况,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家校共振教育学生中,王老师更深有体会师范的意义,所以她拜藏族老师学藏语,和家长们交流中也努力学习新知旧俗,并身体力行地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家长们都赞许地积极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教育学生。
      在王老师离开藏区之时,家长们制作锦旗,敬献哈达表示深深的谢意,并用歌声表达他们的依依不舍之情。
      ——严寒高反环境苦,乐观积极奉献多。青藏高原海拔四千多米,常年昼夜温差较大,缺氧,风冽,日晒,这对于从平原踏上高原的所有人都是一种严酷的生存挑战!瘦弱的她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的极端困难,还要面对更多客观条件的艰苦:学校距离驻地十几公里,往返只有公交车,而且公交车间隔时间很长,只要错过一班车,到下一班就得等好久,下车后还需要步行一段距离;饮食粗糙单一,营养补充缺乏,身体经常被极端天气和饮食的不习惯“闹问题”;特别是进入12月份以后,环境条件更加恶劣,严重的缺氧和极度的干燥,她每天头痛胸闷,流鼻血,嘴唇整日都是青紫的;由于师资力量非常缺乏,藏区每个人都是超负荷工作,生了病只能一边吃药打针,一边坚守岗位,在发烧感冒被藏族同胞视为很可怕的地方疾病时,那一周她整日拖着毫无气力的身子,嘶哑的喉咙游丝般的声音,近乎虚脱的讲课、批改作业、组织学生活动。
      王珏说:“这次援藏支教对我是心灵的一种净化和升华。西藏是大家向往的神秘、美丽的地方,但只有我亲身经历了,才真切地感知了什么是恶劣的自然环境。那些分散在边疆、山区和大草原上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渴望和努力克服现实条件困难的决心,鞭策、激励着我;那些长期工作在藏区更为艰苦地区的老师们,他们热情的工作、乐观的性格,更加坚定了我为雪域高原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信心。”

大爱无言育桃李   分类施教见仁心
       
       爱是基础,爱是源泉。没有爱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是一个有知觉的群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老师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王珏正是用自己的仁爱之心撑起教育学生的一片蓝天。
      ——用爱一视同仁。王老师所教过的学生都知道,她从来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也没有歧视过一个后进生。几乎每节课间,她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并给予帮助和疏导。谁冷了,给他披上衣服;谁病了,帮他捂上暖水袋;谁和别人闹矛盾了,教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们虽小,却是有感情的,知道你是真心爱他们,他们会学着爱你,不必用言语去教。下课了,会有小手给你端来热水;疲惫了,会有小拳头敲在你的背上;偶尔失落,会有稚嫩的话语来安慰你。有路过的老师说,“王老师的班就像一个家。做她的学生好幸福。”
      ——用爱引导后进。班上总有一些孩子比较特殊,这些孩子就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班上有个同学是个内向的男孩,穿着名牌衣服却很邋遢,和同学相处也不够融洽,课堂经常发呆,成绩很不稳定。王老师了解了情况,原来他的父母在外地开办企业挣了不少钱,给他找了一所好学校,把他和姨妈送到这里,姨妈没有文化,只能管理孩子的吃穿,不会和孩子交流。于是王老师便默默关心他,下课和他聊天,经常摸摸脑袋拍拍肩给他鼓励,及时和他父母联系,告诉他们孩子的心理需求,并悄悄和全班同学讲了他的事。从那以后,同学们都主动与他亲近,他的点滴进步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他积极参加运动会并为集体争得了荣誉。在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呵护下,他变得开朗活泼,学习也更加努力了。
      ——用爱换位思考。面对这些可爱又淘气的孩子,王老师经常说这样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老师对学生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在课堂上是师生,课下相处得就像母子母女一样。在一次作文课上,王老师要求孩子们写出五个最亲近的人,有很多孩子把“王老师”写在名单上,在逐一划去亲人的名字时,有一个孩子最后留下的不是他的妈妈,而是王老师,还有很多孩子喊起来:“王老师,你就是我们最亲的人。”班级这种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不但使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成功,甚至有的科任老师都说:“一进你们班,感觉很舒服,不只是教室赏心悦目,关键是那种氛围,我都想来给你当学生。”
      班主任工作是相当琐碎的,很多都是拿不到桌面上来说的,但是王老师的工作得到了家长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孩子遇到您,是他(她)最大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交给王老师,我们放心。”这质朴的话语就是家长对老师教育工作的最大肯定。
      ——用爱促进发展。为了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王老师在班级不断倡导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制定体育锻炼记录表,认真督促检查;课间带领学生开展踢毽子、跳绳等活动;放学后和学生一起奔跑在操场上……家长们都说,为了孩子们的健康,王老师比我们做父母的还操心。

班级建设增强凝聚 活动多彩德育为先
       
      班级文化涉及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班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发展。班级文化外化为各种规则、制度,但更多时候是内隐的,光靠说教,难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只有在亲身体验中,学生才有切身体会。王珏通过多层次、多色彩的活动把有关道德的、认知的、审美的、人际的等经验渗透进去,巧妙地引领班级德育文化的主流。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校活动。师大附小开展了许多活动,如:育艺术节、“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主题大队会、图书交易会等,每项活动对于班主任来说,都是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如能充分利用,便可活跃学生身心,增强才干,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于是,每次活动前王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活动时引导他们悉心观察,活动结束后还可用笔及时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活动中,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有成绩,还树立了正确的荣誉感和价值观。
      ——组织学生设计主题鲜明队会。每次的班队课和语文综合课是学生最向往的时刻,因为这是他们飞扬激情、尽情挥洒才华的时刻。这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组织,老师担当幕后总导演的角色。学生设计的活动丰富多彩,令人大为赞叹,有结合当前社会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开展的活动,如 “‘平凡中的感动’演讲比赛”“面对灾难,我们应该——”等,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剧《校园安全,关系你我他》获得全校师生的好评。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开展 “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也论如何去爱”“我眼中的QQ”等活动。学生们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多方面的讨论,各抒己见,既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也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根据中国传统节日及一些流行的外国节日设计的活动:“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重阳节)“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体验母爱表心迹”(母亲节)等。在母亲节“体验母爱表心迹”的活动中,平时只知道索取的孩子们,通过为妈妈做饭、写信等一系列活动已能体察母心,感受母爱,令家长们感动。
      结合语文学科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名著,感悟魅力”“我爱小说”(学生写自己心中的有趣故事)“虚幻的推理世界”“编纂个人文集,体验成长滋味”……在活动中,培养了一大批热爱阅读的孩子,还出现了一批写作爱好者,相信这种阅读的好习惯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创建了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在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知识,净化了思想,使班级树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化主流。
      ——专项爱心基金培育学生仁爱。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爱他人。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为了扭转这种现象,王老师在班级设立“爱心箱”和“爱心基金”。学生将自己多余的或喜爱的学习用品放入爱心箱。平时,收集饮料瓶等废品,卖掉后获得的钱放入爱心基金,在学校每年举行的 “手拉手”活动中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几年来,他们已经捐款达上千元,捐物百余件。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培养了爱心,还培养了节约、坚持等美德。
      ——小小岗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如能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管理,这就达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为了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王老师采用竞选和民主选举相结合产生班委会,大胆放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力量。老师经常组织班干部进行培训学习,阐明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提出要求,既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干部“轮流制”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一种深化和拓展。新干部上任前,让其作“就职”演说;工作结束后,再由其向大家作“述职”报告,总结一下各自在工作中的得失,给下任“班委会”提供一些工作经验。
      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不但将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而且让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的活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合作,学会组织,学会反省,学会约束,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集体的凝聚力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王老师所带班级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凝聚力是令人佩服的,无论是哪方面的集体活动,无论是长项还是弱项,同学们都会尽力一搏,发挥出最高水平,运动会、主题班会、各类活动,无一不体现了孩子们团结进取的作风。大家将班级视做一个大家庭,真正将自己视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逐渐形成了“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因而在任何时候,只要是有关集体的事,大家都会全力以赴、同心协力地完成它。这几年来,荣誉一直伴随着孩子们不断前进。
      从教多年,王珏从未放松过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她不断地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注重吸取教研教改前沿信息,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实践素质教育理论。二十年如一日地教好书、育好人。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为培养学生浓郁的学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良好的学风自然会有优异的成绩,这些年,王珏所带学生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几十篇,在体育、音乐、美术等各级各类比赛中也有多人次获奖。
      “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甘为人师,燃烧自我,乐于奉献,愿为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这就是陕师大附小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王珏的心声.

( 责任编辑:薛晓强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