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创奇迹 丹心育桃李——子洲县马塔留守儿童学校马维帅事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7-09-07 17:36:22   本站原创   人气:20697
来源:教师工作处
      子洲县有一所远近闻名的特殊学校——马塔留守儿童学校。为什么说他特殊呢?


马塔留守儿童学校马维帅

      其一,这所学校是一所不收费的乡村民办小学,而且校长是本村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名叫马维帅,因弟兄排行老三,人们又叫马三。后因办学几易其名,由最初的“灰马三”、“憨马三”而成为如今的“马校长”。
      其二,这所学校虽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距县城40公里,但在许多乡村公办学校纷纷倒闭的形势下,仍然办得红红火火,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许多外乡、外县、外市的学生慕名而来。
      那么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什么要办学校?而且一办二十五年呢?
      1992年初春,村里的公办学校因许多不可思议的原因倒闭,100多名学生失学待家。马维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想:“我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怎么能叫孩子们再没文化呢?”思考再三,马维帅毅然决定和村上几名热心人自己办学校。在没有任何办学条件下办学谈何容易,真可谓困难重重。没教室,腾出自家的5孔窑洞做教室;没桌凳,把木板、门扇、砖块石头支起当桌凳,甚至用山里的旧棺材板当桌子;没老师,自己花钱聘请了四位教师;没宿舍,借租民房让学生住;没食堂,拉来老婆做饭给学生吃……就这样一所极其简陋的小学办起了。看着五十多天入不了学的100多名学生重新有了自己的教室,村民们无不感慨“好一个灰马三”。
      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教室、桌凳、办公用品等一系列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必须从速改善。于是,马维帅和五位办学人员商议后,又开始集资、筹工、烧砖、打石,在半年内建起了8孔窑洞教室,并购置了新的桌椅板凳。1993年春季开学,学生们全部搬进了新学校。
      学校总算办起了,但学校不是企业,永远不会赢利,聘老师要钱、各项开支也要钱,钱从哪里来呢,几位合伙办学人不堪重负先后退出,办学的重担全压在马维帅一人身上。到1995年,为办学赔光了他所有的积蓄,从此开始举债。一方面,他白天种地,揽活当石匠,晚上出山放羊,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为的是多挣些钱;另一方面,向村里的乡亲贷高息贷款,全村60多户人家,为办学他几年借遍了全村村民。尽管如此,仍然不够学校老师的工资以及各种开支,没办法只好把儿女打工赚来的钱,妻子喂猪羊的钱也都搭进去。
      97年年三十,很多讨债的上门讨债,老伴才知道自家为办学欠这么多债,眼看这日子无法过了,万念俱灰,一气之下竟喝了农药,多亏抢救及时才幸免于难。
      从此,村民们认为马维帅疯了,不好好过光景干这种赔钱事,不知他图个啥,都叫他“憨马三”。
      但马维帅心里明白,他说“憨就憨吧,只要娃娃们有学上,上好学,我啥都认了”。
      办学不光赔钱,学校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他操心。男孩子的头发长了他给剪理,孩子中有尿湿的被褥,他抱到窑外去晾晒,有的孩子拉在裤子上他亲自来换洗。晚上他还与那些尿床的孩子同睡在一个炕头上,定时搂抱孩子去排尿。夏天他熬绿豆粥给孩子们解暑,冬天他常常为孩子们烘干湿了的衣服。当孩子夜里发了烧、患了病,他背上去临村看医生。
      2012年夏,学生家长鲁加尚因身患胃癌病故,其妻李常花又患有精神病,三个在马塔小学上学的孩子无人照顾。马维帅知道情况后,免了三个孩子的一切费用,还自掏腰包照顾兄妹三人一起上学,并让三个孩子跟老伴住在一起。三个孩子失去父亲后,一向变得沉默不语,有时看到别人家孩子的父母亲时,他们便黯然泪下。现在三个孩子在马校长的关爱下,重新振作起来,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学习也特别优秀,其中鲁润飞去年参加陕西卫视录制的“超级简单”节目中荣获第一名,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高坪乡吴塔村的乔梁,男,现年十四岁。从小患有一种自闭症,见人不说话,生活不会自理,到了上学年龄,周边学校都不接收他。父母心急如焚,马校长知道后,主动上门开导夫妇俩,对他们说不要失去信心,并表明接收孩子入学的诚意。经过校长和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乔梁现在已经可以和同学们简单交流了。孩子的父母对学校感激不尽。
      马校长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事例数不胜数,谁听了他的故事都特别感动并且从心底里敬佩这位农民校长。2007年春节对联他是这样写的“喜盈盈笑盈盈为了办学费尽心,真孙孙假孙孙都是国家栋梁人”。这就是马校长的思想境界。
      马校长不仅对孩子们疼爱有加,而且对教职工也是关怀备至,不管哪位老师有困难,他都一马当先、尽力帮忙。2015年正月,张明杰老师的儿子结婚,婚礼就在马塔小学举办,婚礼前后都是马校长忙里忙外一手操办。正是马校长这种真诚的付出,敢于和各种困难做斗争的精神感动着、影响着身边的教职员工。马塔小学近年来汇聚了一群慕名而来的教师精英,教师们个个以马校长为榜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正因为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升。2006年全镇四年级统考总评第一,2008年全县三年级统考名列三星级学校总评第二名,2009年全县四年级统考二星级学校总评第一,2013年全县四年级统考名列总评第一。每年六年级毕业,为子洲中学、子洲二中预科班输送大量优秀学生。
      在离学校两里路的地方,有一条深沟,沟上有一座简易的小桥,过往行人十分不安全,上学的孩子小,不懂事,更令人担心,马维帅常常在这里接送孩子。
      2014年春,省慈善协会为了改善乡村道路,有个“慈安便民桥”项目,经费只给八万。一直想在这里修桥的马维帅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也不管八万资金远远不够,为了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又一次毅然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打坝修桥。经过两个多月没白天没黑夜的苦战,坝终于竣工桥终于盖好。最后一算账才吓了一跳,自己一家人投工不算,光材料费和雇用推土机、匠人等就花了八十多万元。从此马维帅又走上了负债之路。
      附近村民路过此桥,无不高兴地说:“马维帅又给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路过这里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村里有点文化的被马维帅这种敢作敢为、一心为民的精神感动,在桥的两头写了两副对联:
      其一:过河难出行难上学难难上加难
      修桥难打坝难办学难难又何难
      其二:一身胆气修桥方便四方百姓
      两袖清风筑坝造福子孙后代
      “功夫不负苦心人”马校长用二十多年的艰辛付出终于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2006年,在西安杨森制药厂的大力资助下,学校粉刷了8孔窑洞,校舍安装了玻璃,贴了瓷砖,铺了教室的地面,给师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和学习场所。
      2009年县政府、县教育局高度关注,给学校落实了“一免两补”和“蛋奶工程”。
      2011年,子洲县委、县政府又拨款20万元修建了7间教室。
      2012年,在赵英武、周锦明二同志的号召下,子洲县2个企业家捐资50万元,修建了饭堂和住宿。
      2013年,子洲县教育局拨款30万元,为学校建设取暖设施。同年“子洲县马塔小学”更名为“子洲县马塔留守儿童学校”。并从2013年开始,每学年再拨付18万元用于解决教师工资。
      近两年,正是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爱心人士的关爱下,学校发展迅速,越办越好,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本学期现有学生302人,全部住宿,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5岁,教职工25人。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近古稀之年的马校长更是信心满满、壮志凌云。下面这副对联也许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被评为“中国好人”的马校长的思想境界:
      办学几十年,顶风雨来,冒风雨去,尽职尽责,苦乐不论且将人生作阳伞;
      心事万千重,先天下忧,后天下乐,至善至美,荣辱自知休问白发为谁生。
      (责任编辑:张亦弛    审核:刁巧燕)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