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永酬马兰花:记旬邑县马栏镇教师丁海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日期:2016-04-01 16:36:13   本站原创   人气:3653
来源:咸阳市教育局
      丁海燕是革命老区旬邑县马栏镇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的一名回族女教师。多年来,她扎根马栏山区,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用无私的爱心托起山区孩子的美好未来,用忠诚的担当写出人民教师的华美篇章,被人们称赞为“永不凋谢的马兰花”。


旬邑马栏镇齐心九年制学校教师丁海燕课间辅导孩子们

忠诚事业 矢志不渝


      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丁海燕当年步入社会后最大的心愿。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丁海燕在距旬邑县城50余公里的马栏山区当起了代课教师,虽然当时一月仅三十余元工资,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教育的痴情,从那时起,学校和学生成了她生命的全部。
      初登讲台,丁海燕深感自己学识不足,无法胜任教学工作,她决然放弃节假休息,积极报名参加函授学习,一边尽力教学,一边刻苦自修,终于在 1991年拿到卫电函授中师毕业证书。
      夜以继日地顽强学习,年复一年的辛勤耕作,使她积劳成疾。2003年,丁海燕被确诊为双侧乳腺增生。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但她一想到几十名等她上课的学生,她婉拒医院建议,近带了些许药品就回到学校。
      因治疗断断续续,丁海燕病情日益加重,2004年被确诊为纤维瘤,并伴有血压下降等并发症。苦于家无积蓄,又因她不愿离开学生和课堂,丁海燕坚持带病工作,三年多时间里,她多次在楼梯上晕倒、在课堂上昏迷。
      2007年,已有9个月身孕的她又一次病倒了,家人和学校极力劝她住院治疗,可临近期考,她怕影响孩子学习,继续带病工作,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她的孩子却最总没能保住。面对着刻骨铭心的伤痛,她没有怨天尤人,仅仅休息6天,就撑起孱弱的身躯走上了讲台。时任政协旬邑县副主席的燕满全、程建设知悉丁海燕扛病教书的事后,即刻发动政协机关干部捐款三千余元为丁海燕买药治病,并组织部分领导专门看望了她。马栏镇党委政府也一次性为她送去五千多元治疗费。学校领导和同事想方设法给予她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帮助。丁海燕突出的工作业绩,也使她于当年顺利转正,告别了22年的代课教师历史,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身体不好、生活艰难的丁海燕,却长期照料两位汉族孤寡老人,为老人买药、买好吃的毫不吝啬,做饭、洗衣、喂药更是常事,悉心照料老人十多年直到老人去世。
      说起当年的情景,丁海燕难抑激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各级组织、各界领导对我的关怀照顾终生难忘,我生活、工作的集体给予我的温暖太多、太多……人要懂得感恩”。凭着这一种信念、这一份感念,丁海燕始终不忘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丁海燕先后荣获旬邑县“模范共产党员”“2008感动旬邑十大模范人物”“十大女杰”,当选第五、六、七届政协旬邑县委员会委员,咸阳“最美乡村教师”,中共咸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陕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

教书育人 爱字为先

      无论在任何时候,丁海燕始终不忘为师之本,心中装着工作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初,她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她说:“我苦点累点没啥,但不能误了孩子!”
      丁海燕对工作始终保持“新鲜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她坚持备写三本教案:语文课教案、作文课教案、教学园地教案。她花心思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前讲小故事、自制教具学具、一对一辅导等方式,使她的课得到历届学生好评。
      她善于因势利导,激励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问题。马栏的冬天寒风刺骨,好多小孩子因此逃学。丁海燕问学生:“今天很冷,你们怕不怕?”“不怕”。“对,同学们很勇敢,没人逃课,都是小英雄!那明天更冷,你们还来不来学校?”“来……”“说好了,老师明天会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等你们,要是鞋湿了,老师给你们烤干、烤暖和,穿上可舒服了!要是你们谁肚子疼,老师还会给你们‘治疗’”。就这样哄完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她也获得了无尽欢乐!
      她严爱有加,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马栏街村民来自九省十八县,生活习惯差异悬殊,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孩子养成行动懒散、语言粗俗、不讲卫生、追逐打闹甚至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她就充分利用品德课、语文课及、班会、少队活动机会,精心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有些孩子不爱洗头梳头,怕洗脸洗脚,她就亲自帮他们洗头、洗脸、洗脚,还给学生做饭吃,与回不了家学生挤一张床,让孩子在学校有家的温暖。
      她视生如子,时时处处急学生所急。一年冬天学校收假后当天晚上,丁海燕听说寄宿学生马营莹未归宿,她来不及等丈夫回来,也顾不上熟睡中的孩子,立刻叫上同事和学生,四处寻找马营莹,后来得知马营莹当晚寄宿在亲戚家后,已是夜里十二点多了。回到家中看到丈夫抱着哭哑嗓子的孩子在地上乱转,床上、地面一片狼藉,丁海燕揪成一团的心这才放下来。
      她爱满心间,心中总是装着别人。丁海燕利用活动课、节假日,经常带着孩子们到“五保户”家庭,给老人挑水、洗衣、做饭、喂药、捡柴禾;她还与孩子们自编了一些小节目,给孤寡老人表演。
      她常用爱心感化学生。金盆村有个叫谭三兴的孩子,父母双亡,年幼的姐弟俩相依为命,生活极其困难,特别是谭三兴那双渴望上学的眼睛,让丁海燕心痛。丁海燕就翻捡出自己的衣物,送给她姐弟俩,还经常带吃的给他们。谭三兴姐弟称丁海燕是“老师妈妈”。
      有一年,丁海燕班转来一名智障孩子崔天宝,天宝到校后,经常欺瞒家长、哄骗老师,破坏同学学习用品,影响班级团结。同学们大多歧视他,甚至因矛盾与他动手。丁海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以母亲般的语气和举动与他交流,经常邀请他到家吃饭,给他买新袜子,给他父母送衣服;指导他与同学相处,提高学习成绩,还将为女儿买的新茶杯奖给他,在丁海燕的努力下,天宝一天天地好起来。有一次学生购置校服,天宝默默不语,情绪低落。丁海燕发现后对天宝说:“天宝,你安心学习,校服我来买。”孩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后来学校考虑到丁海燕的实际困难,悉数退回了校服钱。对此,丁海燕对天宝说:“看,你真幸福,学校给你买校服,民政局给你送新衣,大家都关心你、喜欢你,你就像你的名字一样,真的是天之宝贝。”天宝笑了,大家也笑了。在丁海燕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天宝变得既可爱又懂事。他经常主动帮同学打扫卫生,帮老师倒垃圾、拿教案、送作业,他还给丁老师捶背、送画、提醒休息等。
      丁海燕一心扑在工作上,爱学生胜过爱亲人。为了工作,她把刚过百天的孩子送到嫂子家,断断续续就是三四年。有时嫂子家农活忙了,她把孩子接到学校来,上课时间就用布条把孩子拴在床里,好多次下课归来,孩子哭得眼睛红肿,鼻涕满胸,还有几次布条缠住脖子……后来被哥哥嫂子知道后,宁愿把孩子留给邻居,也不让她带。作为一个母亲,她亏欠自家孩子的确太多了……
      对于这些,丁海燕总说,“做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对工作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学生成长负责;其次要时刻关心学生成长,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珍惜时间,勤奋读书,教导他们未来要靠自己的本领。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学态度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维护团结 主动担当

      马栏远离城区,地处偏远,人口不多,回汉杂居。作为一名回族党员教师,丁海燕深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宗教和谐稳定的大义。平常的工作中,她特别注重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经常利用学校教育机会给学生讲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小故事,党和国家出台的系列民族优惠政策等。她还利用与回族学生家长接触的机会,对家长进行思想开导、教育,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对回汉学生之间的纠纷,她第一个站出来进行调解;特别神奇的是,只有她才能很快平息学生纠纷,使得两族学生亲如一家。
      一次课上,丁海燕发现回族学生胡吉飞、胡利平趴在课桌上情绪低落。她了解得知,原来中午学生灶改善生活,饭菜中有大肉,使这两位学生饿肚子。丁海燕找到他俩说:“下午你们来我家,我给你们开小灶。”放学后,俩孩子如约到来准备吃饭,不料汉族学生郑勇走进来,呆呆地站在门角,一言不发。心细的丁海燕知道孩子肯定没吃饭,就让郑勇一块吃饭。郑勇看到胡吉飞、胡利平就顺口说:“你俩中午咋不吃饭?”,本来胡吉飞、胡利平心里正窝着火,郑勇这么一问,他们觉得是讽刺、嘲笑他们,非常生气地要走。丁海燕急忙劝住胡吉飞、胡利平,耐心地说:“学校并不像你们想的那样,郑勇也是关心你们,没有恶意;我也是回民,其实平日里学校和师生挺关心、尊重我们的……”话未说完,郑勇火了,“你俩还不服气,老师平时够偏向你们了。”说着就往门口冲去,丁海燕一步抢在前面,把门关上,急切地说:“你们都别急,过去是老师没把事情处理好,今天给老师一个机会,我们边吃边聊,好吗?”三个孩子激动的情绪缓和了下来,丁海燕给他们做了细致地思想工作,又考虑到他们年龄小、不懂事,怕再次发生冲突,第二天又分别找到他们,语重心长地说:“考虑到回、汉族生活习俗的不同,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有所区别,但对你们的爱都是一样的。你们要互谅互让、互敬互助,我们学校大家庭才会团结一心、和谐进步。”随后,丁海燕在所带班级成立了互助小组,让胡吉飞、胡利平、郑勇分别担任组长,班上回、汉两族学生和睦相处,再没有发生类似的冲突。
      一次午饭时间,丁海燕看见三个女同学正背着书包哭着往校外走,其中一个泪流满面,情绪十分激动,她觉得有点不对,便立即上前劝住她们。原来,回族学生杨静茹吃中午饭时,饭里有一块大肉,她说自己受不了,不想上学了。其他两名学生也是回民,听说这件事后,一起闹着非要回家。听到这,作为回民的丁海燕心里一时也有些接受不了,但她反复告诫自己:我虽是回民,但我更是一名党员和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情绪,做学生的典范。于是她连忙把三个孩子劝解到办公室,一边给她们倒水洗脸,一边做思想工作,又做饭让她们吃。看着几个孩子满心高兴地吃饭,丁海燕说,她当时自己心里即刻涌上一股异样的幸福感。
      回汉两族习俗和观念的差异,给马栏当地群众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也导致群众的行为有时非常过激。古尔邦节那天,丁海燕刚走进清真寺大院,一名学生家长气冲冲地走向她,要找校长质问学生在灶上吃饭不便的问题。见家长当时非常冲动,丁海燕劝住他说:“为孩子吃饭问题,你找校长的心情我能理解,可学校正在建设餐厅,回民灶餐厨具已买回来,请你冷静下。其实校长比你操得心多,他不光要让回族孩子吃好,还要吃得安全、有营养。学校对回民师生的关心一点也不亚于对汉族师生的关心,上到校长、下到老师,每天上上下下要检查好几次,生怕因一点疏忽产生误解”。她还给家长讲解国家少数民族政策,家长听后打消了找校长的念头,其他在场的人都为国家民族政策叫好。
      丁海燕总是满含热情且充满智慧地去调解回汉学生和群众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和摩擦,得到了马栏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金杯银杯 莫若口碑

      丁海燕的高尚精神和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马栏地区乃至旬邑社会每一个人。只要一说到丁海燕,大家无不露出感动与钦佩之情:丁海燕是咱旬邑人的骄傲,更使身边最值得学习的楷模。
      丁海燕同事高利利是延安洛川人,初来学校时人生地不熟,面对眼前的高山深沟,她一度心灰意冷,情绪低落。丁海燕就经常找高利利谈心,给她送好吃的,在其怀孕生病期间,彻夜陪伴她打吊针。高利利说:“只要学校来的年轻老师,不管是谁有困难,丁老师都会及时出现在他(她)身边。丁老师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她是我人生中永远的榜样。”在学校教师张争的眼里,丁老师备写的教案整洁大方,一笔一画端端正正,三十年如一日,从不马虎。即使现在每天受着病痛折磨,手不停地抖,颈椎、腰椎也不好,但她从未改变这种认真的态度。她的教学品德对我们年轻老师影响很大,给我们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使我们懂得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现任学校校长第五广平说:“丁海燕始终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身上迸溅着人民教师的热情。她的精神已成为新时期学校核心精神文化的坚实内核,深深影响着学校每一名教师,带动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良性循环,山区明珠学校的荣耀更加耀眼。”也正是在“丁海燕效应”的影响下,马栏学校出现了更多的“丁海燕”,学校党支部书记刘相琪,扎根山区兢兢业业工作十六载,教师张晓红二十年坚持实施复式教学很有成效,一大批青年教师纷纷自觉学习丁海燕……很多老师都能安下心,扎根山区,敬业乐业,担当担责,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形成了,推动着马栏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该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金鑫说:“丁海燕的高尚师德感染了一代年轻教师,去年以来全县就有三十多名青年教师主动要求到山区学校任教。丁海燕给我们所有干部教师带了一个好头,现在老师更愿意到乡村学校去,到偏远学校去,几乎成了一种自觉行为,这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增添了的更大的信心和干劲。”
      走进马栏镇群众家,只要一提到丁海燕,乡亲们马上面露笑容:“丁海燕是个好人,好老师!这样的老师是我们山里人真正的希望!”很多乡亲说孩子在丁海燕家吃过饭,热过馍,穿过她家的雨鞋,打过她家的伞等等。以前村里没桥时,每逢下雨下雪,丁海燕在放学前就会打电话通知家长来接孩子,家长不能及时来接的,丁海燕就送孩子回家。马栏村的杨富礼说:“丁老师是他两个孩子的老师,对学生有耐心。”又说,前些年学校没有灶,孩子上学远,带馍中午吃,丁老师给他家孩子热馍,也给好多孩子热,一热就是一大锅。假期里,丁老师经常跑上几十里山路,东一家、西一家地家访,与家长一一沟通,告诉孩子学习上哪里好,哪里差,并告诉他们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一起努力,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长大后做有用的人。
      对乡亲和同事,丁海燕总是倾力相助;对家人和亲朋,她却照顾得很少。“她对工作太认真了,作为老师是应该的。为家里事我们吵过,有时也说气话。可我还是支持她的工作,就是希望她对学生的爱,能给我和女儿分一点。”丈夫马海麦提说。丁海燕的哥哥回忆说,有一次,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从河南老家来看女儿,可她忙得顾不上,直到老人快离开时,才匆匆见了一面……
      丁海燕积极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始终履行着一名教师的光荣使命,用柔弱的肩膀和拳拳的爱心托起山村教育的希望。尤为可贵的是,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殊荣,丁海燕却说,“我觉得我做了份内的一丁点,这是我应尽的职责;党和人民却给我的太多太多……这使我不安”。她又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各级党组织、各位领导给予我的关怀,学校、老师给予我的帮助,这些都支持着我,激励着我。大家给予我的,我永远感恩在心。”
      艰苦的环境如旧,辛劳的工作如旧,清贫的家境如旧,但丁海燕心态却永远阳光、向上,她说“乳腺增生、颈椎、腰椎这些病常常折磨着我,有时候真是疼痛难忍,县教育局领导多次提出给我调整一个环境条件好的学校,学校曾考虑让我退居二线,但我舍不得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舍不得教学,舍不得课堂,我不能整天想着自己是个病人,想着自己要吃药,我要转移思想,把思想放到学生上,有了课堂,我就有了精神依托。”这就是一名共产党人的胸怀境界,是一名人民教师的动人风采。
      30年岁月不寻常,丁海燕一直扎根深山,就像一朵朴素的土生土长的马兰花,以赤子之心为大地献绿,为山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而这一切在她看来,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文/吴卫国 苟小红)

     (责任编辑:黄晓青)

 

扫一扫分享本页

 
 
浏览教育厅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http://jyt.shaanxi.gov.cn)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
      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阅读全文]